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感染率高、病程复杂、预后较差、难以治愈,是中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我国也一直戴着“乙肝大国”这顶沉重的帽子。由于认识误区,很多病毒携带者在入学、求职时遭遇不公。近年来,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得歧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就业体检未经卫生部核准不得检测乙肝项目,但“乙肝歧视”还是令人防不胜防。
年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吴昕怡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吴昕怡乃至于更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知晓自己病情之后,必然经历过一段灰暗的心路历程,忧虑过、彷徨过、孤独无助过。校方在年3月7日,将吴昕怡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也许这样是为了对其他学生负责,却使吴昕怡的心灵更加受伤,这就是认识的偏差引发歧视造成的悲剧!许多乙肝患者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人们不了解的偏见和歧视。
认清误区,拒绝歧视
有的人谈“乙肝”色变,视乙肝为猛虎野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歧视比病毒更可怕。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了解一下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什么?
乙肝的传染源是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为没有乙肝表面抗体的人,均可以感染。
血液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乙肝比较常见,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也是重要的源头。只能尽量不接触血液,才能降低传染乙肝几率。
母婴传播乙肝占相当大的比例。乙肝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阻止乙肝母婴传播,有效率达90%以上。
性生活不当易惹乙肝。精液、阴道分泌物能传播乙肝病毒,在欧美,性接触是成人乙肝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在我国,乙型肝炎还不能算作一种经典性病。预防的保险方法是打乙肝疫苗或使用安全套。
所以说乙肝传播有“专道”,普通接触不传染。
哪些生活方式不会传染乙肝?
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科学实验证明:含有乙肝病毒的唾液不能使猩猩感染,故接吻一般不会发生传播。除非对方口腔出血,此时接吻有可能传染乙肝。
蚊子叮咬不会传播乙肝。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只能存活48小时,而蚊子吸血的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上,所以蚊子叮咬不会传播乙肝。
一起就餐不会传染乙肝。乙肝病毒不经胃肠道传播,乙型肝炎不是胃肠道传染病。共餐、共用食具不会传染,一家人不需要分餐。
哺乳一般不会传染乙肝。乳汁中检出乙肝病毒的概率很低,新生儿经过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以后,体内有了保护性抗体。迄今为止,并未证明母亲哺乳可以发生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学、就业时受到限制和不公平待遇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被破局。在公务员录用体检中,所有关于肝炎检测中,不许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全国高校入学体检乙肝项目检测正式取消。连办健康证也只是需查甲肝抗体和戊肝抗体检测,乙肝则不在项目之列。在“新防治法”第二章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这是关爱传染病病人的史无前例的法规,因此深受传染病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的欢迎。希望社会公众对乙肝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对乙肝感染的无谓恐惧,真正让“乙肝歧视”成为过去。
健康接力,转发分享,让我们携手面对疾病!
往期回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调节
肝癌,选择开腹手术or腹腔镜手术?
为避免癌变以下几类胆囊结石(息肉)建议手术切除
疑似冠状病毒感染应对流程图
胆囊切除对身体到底有哪些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发布,慢性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更新
肝胆微科普:得了胆囊结石怎么办?
乙肝科普宣传日:体检查出曾患乙肝怎么办?如何避免感染?
肝移植的简单介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调节
肝癌不可怕,早期发现是关键!
为避免癌变以下几类胆囊结石(息肉)建议手术切除
教你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肝脏不太好,经常吃这几种食物,可能会引发肝病
乙肝发展到肝硬化、肝癌,还具有传染性吗?
转氨酶上升是肝脏有问题吗?该怎么办?
肝病是否严重,通过哪些症状进行判断呢?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区别与早期诊断
乙肝停药复发比例过五成,做到这几点,和乙肝复发说拜拜
肝胆外科常见病答疑
石头也疯狂,一粒胆囊结石的自白
胆管细胞癌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肝胆微科普:肝脏占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