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张小姐在3个月前体检发现胆囊单个息肉5×3mm,依照医生的嘱咐最近复查B超发现息肉已经长到9*5.4mm。由于息肉增大比较明显,医生建议手术摘除胆囊。张小姐由于身体无不适,又害怕切除了胆囊对身体有影响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那么胆囊息肉为什么需要手术切除呢,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什么情况下要切除,而什么情况下,甚至可以暂不治疗呢?
为什么胆囊息肉需要切除?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
胆囊息肉分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
肿瘤性病变:一般为单发,有恶变的可能。
(1)腺瘤: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7。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预后良好。
非肿瘤性病变:多为炎性息肉或胆固醇性息肉,呈多发。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息肉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什么情况是需要手术切除: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4)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医生建议:
病人如无以上情况,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高杰
主任医师
医院肝胆外科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擅长疾病肝癌、肝胆胰脾胃肠肿瘤、肝移植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白癜风治疗那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