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保的儿子王奇回想起父亲被抢救那一刻时,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假如是晚上,或者是迟了那么几分钟,也许父亲就不在了,这样惊心动魄的抢救场景原以为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3月17日上午8:00左右,六病区医生办公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一名中年男子将一面绣着“医术高明妙手回春”的锦旗送给了正在忙碌的医务人员手里。这名男子便是16日因为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被及时抢救的王根保的儿子。
基层老村医从医43年
克林霉素过敏险些丧命
今年64岁的王根保,年便成为南禄乡的一名乡村医生,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3年。3月14日中午,王根保因为胆医院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王根保便住在了监护室的监2病床,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只需两三天便可出院。说起主刀医生副院长罗飞,王根保赞不绝口:“罗院长特地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替我做了腹腔镜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他还不时地过来探望我,真的让我很感动。”
“我自己是一名村医,在多年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一些需注射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的患者,由于自己体质的特殊性,在兑药换水时,身体会出现皮疹等过敏性反应。平时感冒发烧,也使用过克林霉素等药物,谁能想到已经使用过两天的克林霉素会让我险些丢掉性命。”
好心病友家属提醒
细心护士紧急呼救
3月16日上午8:40分左右,护士汪芳像往常一样做好晨间护理工作,并向患者宣教了输液注意事项,监2床王根保患者因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汪芳根据医嘱继续给王根保静脉输液克林霉素,因为王根保当时没有人陪护,汪芳还特地叮嘱了王根保几句,便转向监3床输液。
监1床的患者家属徐惠林,在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小徐回忆说:“我看护士刚把水挂上去2、3分钟,王叔叔就开始挠自己的后脑勺,看样子很痒。他的儿子回家取东西,还没到病房,我看他想吐痰,便起身到他身边将垃圾桶递给他。”“此时,王叔叔已经不停地抓头部和颈部了,近距离看他,我才发现他的眼神有些不对劲,可又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便喊了护士,让她看看。”
听到小徐喊声的汪芳,立即转身看王根保的情况,“这不药物过敏吗?可这个克林霉素已经挂第三天了?”容不得半点迟疑,汪芳立即停止输注克林霉素,并向隔壁医生办公室呼救:“病人药物过敏,医生快来。”
多方医生通力协作
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床位医生严飞听到呼救立即赶到病房,看到王根保的情况立即嘱托护士静推5mg地塞米松。此时的王根保已经出现心慌、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的现象,血压86/43mmHg、脉率次/分、呼吸频率23次/分,情况非常危急。护士长范丽娟闻讯赶到立即安排护士迅速再打开两条静脉通道,并立刻进行心电监测和面罩吸氧。
正在查房的科主任立即赶到现场,诊断为过敏性休克,运用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多巴胺、右旋糖酐等急救药物,同时向总值班、医务科、护理部汇报,护理部总长卜海娟、医务科科长魏加树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心内科主任鲁庆阳、麻醉科副主任万云芳等人员参与抢救。急查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这些情况,无谓增加了抢救的难度。为确保病人万无一失,医院ICU胡主任指导抢救,经过20分钟紧张有序、积极有效的全力抢救,王根保终于心跳呼吸恢复正常,神志清醒,转危为安。
亲历抢救生感悟
赠送锦旗表感激
3月17日上午,王根保生命体征一切正常,留院观察后,便可出院了。看着病情已经稳定的父亲,王奇感慨万千:“因为父亲手术,我特地从扬州赶回来照顾。3月16日早晨我回家替父亲取东西,回来时大约8:50,我就看到父亲的病房里有很多医生,父亲的周围有很多仪器,看着父亲超低的脉搏、血压,我紧张的都不敢呼吸了。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就看着医生护士们紧张有序地忙碌,想问些什么,但又怕耽误了抢救。从医生和护士稍缓的神情中,我知道父亲有救了,我那始终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亲眼看到医生们抢救病人的场景,我才体会到他们医生的不易。如今父亲身体已无大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激,只有赠送一面锦旗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静脉用药是临床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但有时也因患者个体差异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因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病急,不及时抢救的话,常会危及患者生命。
克林霉素由于不需要做皮试,过敏的发生率极低,一旦发生过敏,后果非常严重。该患者以前曾多次使用克林霉素,出现这种致命的反应实属罕见,类似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致心脏骤停死亡率极高。医院在第一时间争分夺秒的正确救治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集全院之力全力以赴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此次成功抢救再次证明该院的应急水平和急救能力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内容来源:医院
广告合作爆料新闻,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