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切除胆囊会提高大肠癌概率

□本期主题:大肠癌

□本期专家: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博士苏莎莎

□医话小结:肠道息肉、切除胆囊、炎症性肠病都会提高大肠癌的概率,一年一次的胃肠镜检查很有必要。

大肠癌患者中,中老年人比例很高,此种癌症诱因在早期极易被人忽视,因此发病率较高。比如肠息肉,很多人都认为不是什么大病,治不治问题不大,但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博士苏莎莎提醒,虽然多数肠息肉不会癌变,但很可能成为大肠癌的诱因,会提高患大肠癌的概率。此外,切除胆囊、炎症性肠病也会提高患大肠癌的概率,这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她说,在新疆大肠癌患病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忽视,等觉察到时,一般都是中晚期了。随着大家对体检的重视,这些年通过定期胃肠镜的检查,较早发现大肠癌的比例逐年增长。

本期,我们就请苏莎莎讲讲,在生活中如何及早发现大肠癌症状,如何及时消灭大肠癌诱因。

问1:肠道息肉的发生跟年龄有关系吗?

答:肠道息肉的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胃肠镜。不过,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等危重患者、身体虚弱的患者不适合做胃肠镜。

问2:肠道息肉跟肿瘤关系大吗?

答:不是所有的息肉都和肿瘤相关,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和肠息肉病。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先摘除并送病理检查,确认病理类型后再进一步诊断。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很少癌变,主要包括:

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

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肿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肿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肠息肉病也有癌变可能。

问:除了肠息肉之外,增加大肠癌风险的疾病还有哪些?

答:患有炎症性肠病和切除过胆囊炎的患者也要注意。切除胆囊后会影响胆汁的排泄,改变胆汁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刺激肠壁,增加大肠癌发生的风险。但这并不表示所有切除胆囊的人都会发生大肠癌,只是说发生肠癌的风险增高。

新疆人因为生活习惯、气候等原因,患溃疡性结肠炎的比例很大,这种疾病如果有10年以上反复发作的经历,癌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还有其他炎症性肠炎如果长期反复,也会提高大肠癌的几率。如果长时间反反复复的出现腹泻就要高度警惕了。

问3:直肠癌和结肠癌有何不同?

答: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大肠癌的两个分类,表现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癌变位置不同。症状都是腹痛和血便。早期腹部会隐隐作痛,如果大便黏糊糊的,老觉得排不干净就要注意了。肠道肿瘤越大,疼痛的症状越明显,还会出现血便,摸腹部会摸到包块。

问4:大肠癌遗传吗?

答:如果直系亲属得过大肠癌,那得大肠癌的概率很高,一定要定期体检。

问5:大肠癌的血便和痔疮有何不同?

答:大肠癌导致的血便是血和大便混合在一起的,痔疮的血便是血在大便表面,与大便是分开的。

问6:哪些生活习惯会提高患癌风险?

答:高脂肪饮食,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吸烟、久坐不运动,长期便秘都会提高大肠癌的风险。新疆人爱吃肉,蔬菜吃得少,便秘的患者也比较多,所以患大肠癌的比例也高。

(文/晨报记者古丽尼尕尔·艾则孜编辑/Aries-G)

扫描







































白癜风告别援助
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dlxr/893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