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健康胆囊切除术后的调护

胆囊在人体中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不仅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功能;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重要作用;还有重要的分泌和免疫作用。中医来讲,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机。

胆囊切除以后,胆汁固然没有了“贮藏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胆管可发生代偿性扩大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但是因为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稀薄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要减弱一些。需要切除胆囊的疾病有很多种,比如严重的胆结石、胆囊息肉等破坏了胆囊功能,无法进行保胆之后,就必须切除胆囊,但是胆囊存在着人体无法替代的功能,所以切除胆囊之后对人体的消化机能有很大的影响,胆囊切除术后,90%以上的患者术后基本上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仍需注意生活饮食调理,那么切除胆囊后饮食及平素起居、情志调畅等方面需要要注意什么呢?

1

胆囊切除术后1~2天,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逐渐改为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

术后1个月内,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可适量吃些能够促进胆汁分泌食品,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3

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逐渐加强营养。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应按正常需要量或偏低,以每日供给蛋白质50g~70g为宜,但要选择含脂肪低的蛋白质食品,如脱脂奶、蛋清、海鱼等。多注意维生素摄入,尤应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补充,其中维生素K对控制某些类型黄疸引起的出血有效。可在煮粥时加入一些中药,如大枣益气补血,山药、白术益气健脾,薏苡仁、白扁豆健脾除湿,麦芽、谷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4

适当增加进餐次数。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少吃多餐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手术后恢复健康。

5

饮食禁忌。1.忌肥腻:包括肥猪肉、猪油、鸡皮、鸡油、肉骨头汤、蹄膀以及猪油制的糕点等;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每日应少于mg,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以及鱼子、蛋黄等;3.忌吃某些海鲜:部分海鱼以及河鳗的脂肪含量较高,鱼籽、虾籽以及螃蟹的蟹黄中脂肪含量更高,这些都要忌吃;4.忌吃奶类和奶制品:包括未脱脂的牛奶、羊奶以及炼乳、奶油等以及雪糕、冰激凌、奶制品饼干、面包等。5.此外烟、酒、辣椒和一些芳香调味品也要尽量限制。

注意心理卫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饭后适当散步,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机体功能的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还应注意随时保持大便通畅,不能积压和抑制。

中医方面调理中,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或艾熏,对胆囊术后患者也有促进康复和起到保健作用。常用穴位有:曲池:取穴时屈肘,在肘横纹头外端凹陷中,可调理脾胃、行气活血;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清利三焦、除烦、清利湿热;阳陵泉:取穴时屈膝垂足,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清利肝胆,疏利关节、清利湿热,是肝胆保健之要穴;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10厘米),胫骨脊外缘一横指处凹陷中,可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悬钟:在外踝尖上3寸(10厘米),腓骨前缘凹陷中,可清肝利胆、通经活络、补肾养髓;足临泣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缝纹头后1.5寸(5厘米),小筋后骨缝中,可清肝利胆、疏经通络、理气止痛。要对经络穴位熟悉,取穴要少而精,坚持每天清晨起来按摩1次,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半途而废。按摩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操作时候勿损伤皮肤。

有些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症状较严重,会出现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不适,常呈隐痛或钝痛,有压迫感,重者可因胆道感染向上扩散,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其性质不同于术前的胆绞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管痉挛而呈绞痛发作。上述统一称为胆囊术后综合征,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得到治疗。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上有很大优势,但需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辨证论治。

赞赏

长按







































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dlxr/896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