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是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美国等美洲国家,我国的发病率远低于这些国家,原来属于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但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患胆囊癌病人日益增加,成为了一个常见病。
大家都知道肝癌恶性程度高,患病后生存时间短,民间视其为“癌中之王”。而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更高,病情发展快,癌细胞常常早期转移扩散。在解剖上,胆囊贴近肝门,中、晚期胆囊癌很容易侵犯肝门部位的重要血管和胆管,致使难以施行根治性手术。整体而言,胆囊癌的预后比肝癌更差。
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男女发病比例为1:2,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0岁,发病高峰在50-70岁,80、90岁的老年人患该病也不少见。
早期胆囊癌没有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也有一些胆囊结石患者做胆囊切除手术后,胆囊做病理切片检查时发现很小的癌变组织,这在临床上称之为“胆囊意外癌”,也属于早期癌症。晚期患者会出现黄疸、腹痛、右上腹肿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症状。
诱发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
1.胆囊结石
胆囊有结石的患者比无结石者胆囊癌发生率高出约14倍。结石会长期慢性机械性磨损胆囊黏膜,致使黏膜炎症增生,进而细胞变异为不典型增生,最后发生癌变。结石直径在2cm以上属于高危因素。
2.胆囊腺瘤
其为胆囊良性肿瘤,当瘤体直径达到1cm就有癌变可能,超过2cm就属于癌前病变。
3.胆囊息肉
胆囊多发并小于1cm的息肉大多是胆固醇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息肉超过1cm,尤其是快速增大,就要警惕癌变了。
4.胆囊腺肌症
这是一种以胆囊肌层和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在CT和B超影像上,大多表现为胆囊壁的局段性增厚。一般来说病变胆囊壁范围超过2cm,就有可能恶变。
5.瓷瓶样胆囊
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在胆囊炎症反复发作,黏膜严重受损后,有些患者会发生钙盐广泛沉积在胆囊壁上,当腹部拍摄X线片或CT检查时,胆囊呈现出一个像花瓶般的影像,临床上称之为“瓷瓶样胆囊”,属于典型的癌前病变。
对于出现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切除病变胆囊,是预防胆囊癌的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