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月特惠充值1600元可享24次

点开此文的你这回赚大了!!!

太极艾灸养生连锁机构

送福利啦

▼▼▼

福利1

杭州节气灸年卡充值优惠:元/张

使用次数:24次,60分钟/次。

灸师安排:二级灸师

使用规则:

每个节气只用一次

限节气期间使用:节气当天或前后2天共5天里选一天

温馨提示:自激活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超过时间自动失效

福利2

杭州二级灸师疗程卡/10次

调理时长:90分钟/次

灸师安排:二级灸师

温馨提示:宝宝到店调理身体请提前预约,以免到店等待!比心心~

这么大的优惠

感觉到小编满满的诚意了没?

好活动不独享哦!

呼朋唤友来参加活动吧!

节气的来历

人类根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同时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法则,形成了历法。在中国传统历法——农历中,一年被划分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有六个,每个月有两个,前者为节气,后者为中气。

节气是由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转规律产生而制定的,是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空间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同时造成宇宙能量的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在节气前后波动最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言:“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侯,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内经》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人体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序,人与自然相应,人的生命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中,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也是对人体影响最大,疾病的转归与演变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节气更替,正气波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对外界的影响不仅有被动的适应能力,也有主动的调节能力。人体的这种适应与调节能力称之为“正气”,它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的内在因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要想避免人体遭受各种邪气阴寒的侵害,就必须增强机体“正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

节气艾灸,事半功倍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症状、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艾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养生的目的。

在节气艾灸,目的是使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的效果更佳,提高机体整体调节能力。它并不仅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单一预防作用的方法。确切地说,它更应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具有广谱性的扶正固本方法。

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依节令变化而显露的端倪就会依靠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因此,节气艾灸可以起到防患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24节气灸时间表穴位

小寒(公历1月5~7日)

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公历1月20~21日)

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

立春(公历2月3~5日)

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公历2月18~20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公历3月5~7日)

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春分(公历3月20~21)

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公历4月4~6日)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公历4月19~21日)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公历5月5~7日)

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天枢、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

小滿(公历5月20~22日)

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艾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

芒种(公历6月5~7日)谨防梅雨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艾灸肝俞、肾俞健脾祛湿。

夏至(公历6月21~22日)

日吃补;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艾绒汗蒸可以调理脾胃,清暑利湿。

小暑(公历7月6~8日)

避暑湿;《道德经》说:“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的人长寿,不会养生的人早亡”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艾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

大暑(公历7月22~24日)

防中暑;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立秋(公历8月7~8日)

养脾胃;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素问.金医直言论》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艾灸各个关节、脾俞、足三里、丰隆可以祛湿养胃。

处暑(公历8月22~24日)

防温燥;秋三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艾灸腹部穴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白露(公历9月7~9日)

当养阴《黄帝内经》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艾灸血海、内关、神阙、关元、气海、天枢预防着凉易泻肚,和养阴。

秋分(公历9月22~24日)

防燥凉《黄帝内经》讲:“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艾灸气海、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

寒露(公历10月8~9日)

防寒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艾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艾灸肩井、天宗可防肩周炎。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

宜进补中医上有句古话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痰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就在于它是管湿气的,湿气多了化不出去就变成痰饮了,所以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健脾。另外,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就是说气虽出于肺,但却是根于肾的,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

艾灸风门、风池、肺俞、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可化痰祛湿。

立冬(公历11月7~8日)

养精补肾精《黄帝内经》讲“冬三月,些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开春打虎。”艾灸背部膀胱经可养护阳,补肾精。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

温肾阳《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刚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这里所说的“风”“寒”“暑”“湿”,包括“燥”“火”中医称之为“六邪”。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

大雪(公历12月7~8日)

要温补避寒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艾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

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dlxr/90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