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最怕人做这8件事,很多人都不知情

30年经历三次癌症!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我得出一个深刻教训!

史安利,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康复会主任委员,今年已73岁。从年到年,史安利教授已经走过了35年的抗癌路。

在过去三十年里,史教授曾先后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结肠癌、乳腺癌,分别在39岁、56岁、68岁。离最后一次患癌,她已经安然度过了5年,达到临床治愈。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教授(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审稿)

30年,经历三次癌症!

在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纪录片《爱康行动》里,史安利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三次患癌经历!

年,第一次查出乳腺癌

年,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卫生部工作,年39岁的史安利正在比利时公派留学,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管理干部的国际培训班。成绩出众,并且已经通过面试等一系列考核的她,作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已经开始准备到世界卫生组织工作。

就在这一关键时期,她发现自己左胸有一处肿块,学医多年的她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史安医院的乳腺中心做了检查,生物活检的结果很快就出来。医生当场宣布了不好的消息,史安利左胸的肿块被确诊为乳腺癌,回国接受治疗。

为了尽量降低癌症扩散的可能性,史安利做了乳腺癌全切手术,包括胸大肌、胸小肌、淋巴,这也导致史安利的手臂在手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行动不便。再加上化疗产生的各种副作用,史安利觉得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回”。

她说:“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做得很彻底,导致术后淋巴管回流不畅,淋巴水肿,她的左侧手臂比右侧粗了一圈。放疗时由于设备不精准同时把食道给‘烧伤’了,当时疼痛难忍,做个简单吞咽动作都很疼。”那时候,化疗期间连升白血球的药都没有,只好等待,一直输了三次血,血象才升上来。整个治疗过程都是非常艰难的。

年,第二次查出肠癌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19年后厄运再次降临在她身上。

年,史安利被查出结直肠癌。当时的她已经58岁,身体状况不比当年,又要再一次面对手术、放化疗。尽管已有一次经验,但情况完全没有比第一次更好,加上身体状况也早已不比年轻时候,病痛的折磨反而更加剧烈。

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手术、放疗、化疗由不同的科室各管一段,手术刚完就放疗,放疗还没结束就化疗,“白血球一下子降得很厉害,脱发、呕吐、无力……”但是当时有了升白血球药,放疗也精准了许多,减少了误伤。一方面,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国家的医疗科技进步。

经历过第二次癌症,也让她对生存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即便面对疼痛、放化疗的副作用,在身体极度抗拒的情况下,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战胜癌症。在亲人的陪伴与悉心照料下,她最终再次打败了癌症。

年,第三次再查出乳腺癌

年,史安利68岁,距离她第一次被查出乳腺癌已经过去了30年,原本以为乳腺癌已经离自己远去,想不到会再次患癌。

当时正逢“第18届全球乳癌患者支持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备受瞩目。史教授出任大会主席,负责整个大会的筹备工作。

就在大会开幕前夕,她被发现了右侧(原发)乳腺癌。此时的她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果不及时手术,后果是无法预知的;如果马上手术,那么就无法参加大会开幕式,这将是大会的缺失和遗憾。

最终她决定立即手术。这一次她经历了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治疗很顺利。

术后一周,她就出席了“国际乳癌患者知识大会”的开幕式。她说,“我不会被癌症击倒。”

3个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现今,史安利教授已经抗癌30多年了,一路走来她用亲身经历、感悟总结出这几点,值得所有人看看!

1.别让自己太累,别透支生命!

史安利表示,第一次患癌时,自己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了乳腺癌,肿瘤难道不应该是年纪大的人才得吗?

医院中,她明白,如果生活方式有问题,提前透支生命,即使身体素质好,肿瘤也会找上你。

通过这三次患癌的经历,史安利教授得出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一定不能太劳累,生活不规律。认真回想三次患癌的细节,其实都是累出来的病。

2.及时发现身体异样,及时就医!

史安利表示,三次患癌都是自己首先发现的。

第一次是摸到了乳房的肿块,第二次是发现大便带粘液,第三次是乳房痛。“经常在半夜痛醒过来,虽然我知道乳房肿瘤一般没有疼痛,我也没有摸到肿块,但我还是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所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虽然你不知道自己什么病,但你发现身体不对劲的时候,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些是你可以做到的。

3.积极的心态对于癌症康复非常重要!

史安利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心态对康复非常重要!得病之后,一定要调整心态。如果心态不好,疗效会减半,应该好好听医生的话,要相信科学,医院,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史安利强调,这些年发现了很多年轻病友,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病情,医院治疗,偏听偏信,走了弯路,结果耽误了病情。调查显示,肿瘤患者一半以上都有心理障碍。

史安利教授说,“我自己就是乳腺癌患者,35年前发现的,不幸的是,5年前,我第二次又在另一侧乳房患了原发的乳腺癌。我后来做了基因检测是BRCA1阳性,说明是有遗传基因变异所致。解释了我为什么会三次患癌。但我并不觉得癌症和死亡关系紧密,相反焦虑的情绪反而会使病情更糟糕,我的方式就是正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坚持锻炼,参与社会工作和活动是舒缓精神和心情的好办法,同时可以经常与病友们敞开心扉、互相开导和劝解,保持乐观心态是康复的重要途经。”

癌细胞最怕人做这8件事,很多人都不知情…

提到癌症,人人都害怕,闻之色变!

不过,这可怕的癌细胞,也有“怕”的东西!它最怕你做这些事!

癌症其实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它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遗传、免疫和内分泌等,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而外因就包括了生活习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能够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有效地预防癌症的!

癌细胞最怕你做8件事!1怕你天天喝水

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医师姚欣介绍,多喝水可以防膀胱癌。

这是因为饮水量多了,就会使尿液较多,致癌物质在尿液中的浓度就不会太高,如果每天喝水较少,膀胱中的尿液就会减少,致癌物质在尿液中浓度较高,从而会对膀胱黏膜造成刺激。

记住:每天要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最好每半个小时提醒自己喝些水,不要因为忙工作不顾喝水从而为患癌埋下风险。2怕你保持好心情

中国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云鹏表示,“整理出好心情抗癌,这是不用花一分钱的抗癌方法。”

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比如,重症抑郁症的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且患上癌症后的预后更差。

记住:我们需要多与人交流,在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释放和缓解压力,很多纠结的事情通过跟别人的交流能够得到帮助和释放。

3怕你及时戒烟

中医院防癌科原主任袁凤兰指出,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

您可千万别说:我家二大爷吸了一辈子烟了照样活到80岁,这只是个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都是铁证如山。

记住:及时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4怕你喜欢走路

近几年有个流行的词叫“懒癌”,是比喻一个人懒到不可救药。其实太懒真的可能得癌症,这和懒得运动有很大关系。

袁凤兰表示,目前已经可以证实的是,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患癌风险就能有效降低。

记住:最推荐的运动就是推荐走路。走路时要做到抬头挺胸大步走,走路时手也别闲着,要时而两臂挥起,时而用手指抓手心,既有利于局部按摩,又能让你的心情更加愉悦。

5怕你口味清淡

胃癌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过多食盐对胃部伤害很大。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肿瘤科原主任欧阳学农表示,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还能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易受攻击。

记住:

①每天每人总摄盐量别超过6克。

②经亚硝酸盐处理的食品,如香肠、火腿、午餐肉及腌制的肉类制品含有少量亚硝胺类致癌物质,不要经常食用。

6怕你爱晒太阳

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放射肿瘤科主任医师康静波表示,在适度的太阳光下活动,有利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

人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当中都存在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成熟,对于B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接触日光的时候,人体会自动合成维生素D。

人们很早就发现,赤道居民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发病率很低,而北方寒冷地区居民发病率增高。显然,活化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必要的。

记住:多在户外或者打开窗户晒太阳。时间一般10~20分钟即可。

7怕你保持好身材

人们一胖不但拉低颜值,还成了健康的绊脚石。

袁凤兰指出,英国研究人员曾对万人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追踪调查后发现,体质指数与子宫癌、甲状腺癌、肾癌、胆囊癌等17种癌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记住:

牢记“”,维持体重预防癌症。

85:指标准体重中,男性腰围要控制在85厘米以内;

80: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0厘米。

8怕你重视定期体检

“我身体很好,上次查过没什么问题,不用定期查”、“单位出钱我就查,要我自己出钱就算了”……很多人嫌麻烦,怕花钱,不重视定期体检。

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为了自己的健康,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记住:

①防癌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不同的癌症高危人群,有不同体检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肺癌,可以选择胸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钼靶+超声。肝癌:超声+血的甲胎球蛋白检测。结直肠癌和胃癌、食管癌:肠镜和胃镜。

②对于大部分癌症来讲,一般50岁以上就可以进行常规防癌体检。但乳腺癌不同,乳腺癌比较年轻化,40岁就可以开始做乳腺癌的防癌体检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

保持良好健康生活方式

让癌症“怕”我们!

81岁著名舞蹈家因胃癌去世,发现时已是晚期!医生有几句掏心话,一定要听听!

中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11月21日凌晨因病去世,享年81岁。

据中新网报道,陈爱莲女儿透露此前陈爱莲发现患胃癌,病程发展很快,查到时已是晚期,并发生骨转移。

陈爱莲可以说是我国泰斗级舞蹈艺术家了。从年起,陈爱莲先后主演了舞剧《张羽与琼莲》《鱼美人》《红旗》《白毛女》《小刀会》《文成公主》《红楼梦》《牡丹亭》《繁漪》《霸王别姬》等,是中国主演舞剧最多的舞蹈家。

42岁的陈爱莲演出了人生第一场《红楼梦》舞台剧,直至年近八旬,她仍可扮演14岁的林黛玉,她的表演轻盈自如、精巧高超,令人称赞。

去年,她以80岁高龄助阵《舞蹈风暴》总决赛,下腰、托举、劈腿……让无数人感受到“生命不息,舞动不止”的震撼。

图片来源:湖南卫视舞蹈风暴

陈爱莲除了每周日休息以外,天天坚持练功。医学检测,她身体的肌肉年龄仅有三十岁。也正是因为如此,80岁高龄她还能有如此的精神头和舞蹈状态。

图片来源:湖南卫视舞蹈风暴

这位泰斗级舞蹈艺术家因为胃癌离世,让人惋惜。

我国每分钟都有人因胃癌失去生命

年权威《临床肿瘤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达68万例,死亡约达50万例,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①②

按照一年天来算的话,每天约有人被确诊为胃癌,人死于胃癌。这意味着,大概每一分钟都有人因胃癌而失去生命。

虽然说癌症确实年轻化了,但老年人还是癌症的高发群体。年刊发在《中国临床肿瘤杂志》的一篇《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研究数据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30岁后,胃癌的发病率就慢慢起来了,50岁直接高上,到七八十岁左右发病率最高。③

图自: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③

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徐大志和主治医师王江立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胃癌的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50岁以后,因为环境因素对于个体的影响是长年累月、水滴石穿的一个过程。④

预防胃癌这几句掏心话,一定要听听!

1.有胃部不适,一定早点去检查

“我国胃癌死亡率高,主要因为八成早期胃癌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婧年在关爱媒体人胃健康公益行动上说:“很多胃癌患者发展至中晚期,吃不下东西、人瘦了,才想起来去检查”。⑤

不疼不代表胃没有问题,胃部出现了不适也不一定是很严重的病,要以检查结果为准。⑤

生活中,有时候吃不对,难免会有个胃痛不适。但是,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寿儒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胃病向胃癌转变,有以下五个征兆⑥:

疼痛毫无规律

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

上腹出现肿块

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

烧心泛酸

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有烧灼感。

体重骤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身体发生急剧恶变,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大便发黑

某些食物、药物或者是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做检查进一步确诊。

所以,如果有感觉以上情况的不舒服,就别再拖着了。

2.这六类人,没有胃部不适也要定期做胃镜

前面提到了,不疼不代表胃没有问题。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左秀丽教授年在“关爱中国胃”健康公益讲堂上就提醒,六类人即使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①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④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⑤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重度饮酒等)。⑦

3.好好吃饭,对预防胃癌真的很重要

黑龙江省急救中心曾对例胃癌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在诸多因素中,饮食营养与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⑧

胃每天都要消化食物,吃对了、吃好了,真的很重要。

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徐大志和主治医师王江立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预防胃癌,要注意饮食习惯多油盐、多腌制食品、爱吃咸菜和过热的食物等问题,尽量少吃或者不吃。④

此外,最好也不要吸烟饮酒。医院院长魏少忠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香烟烟雾内含有的尼古丁可破坏胃黏膜,促进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过量饮酒则让胃部持续遭受劣性刺激引发炎症。⑨

4.每天让自己开心点,对预防胃癌也有帮助

人常说“气饱了”,胃和情绪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胃癌病例进行分析就谈到,8.5%的患者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承受负担。⑧

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婧也在关爱媒体人胃健康公益行动上提到,高强度的工作及过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引发胃病,严重者可以出现应激性溃疡。所以情绪调节也很重要,通过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和睡眠,改善消化不良症状。⑤

参考资料:

①Chen,W.,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CACancerJClin,.66(2):p.-32.

②-04-20新华网《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举行聚焦胃癌防治全过程》

③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等.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1).

④-12-27健康时报《50岁后是胃癌小高峰》

⑤-11-14健康时报《八成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

⑥-06-09健康时报《胃病到胃癌有征兆》

⑦-03-19健康时报《全球超半数胃癌在中国》

⑧姜巍.例胃癌病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07(16):-.

⑨-02-06健康时报《,聊聊胃癌防控》

点击下方“在看”表示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dlxr/926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