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儿肠套叠要注意

很多家长对于肠套叠没有过多的了解,孩子一旦被确诊为肠套叠,家长往往手足无措。那么,肠套叠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得肠套叠呢?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附近肠腔内,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发病以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尤其是4~10月的婴儿。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

小儿肠道神经尚未发育成熟,一些外因引起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导致一段肠管套入临近的另一段肠管里,这就是原发性肠套叠,引起原发性肠套叠的诱因很多,比如:1.饮食结构改变,如添加辅食、暴饮暴食等;2.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轮状病毒感染等;3.肠炎;4.回盲部解剖因素;5.其他可能的原因。如果孩子反复出现肠套叠,就要考虑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能,由于儿童肠管有明显机械原因,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肿瘤、腹部紫癜肠壁水肿等,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发生肠套叠的孩子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01

阵发性哭闹或者阵发性腹痛。患儿突然哭闹不安或突发腹痛,静止5~10分钟或10分钟后再次发作。

02

呕吐。早期呕吐物为乳汁或食物,其后呕吐物为胆汁样黄绿色液体,如未治疗,1~2天后呕吐物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03

3.便血。肠套叠时间过长或者套叠过紧,影响肠管血运循环,导致肠管损伤,就会出现肠套叠的典型特征——果酱样大便。

04

4.腹部包块。在两次哭闹的间歇期,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家长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就诊,时间越长肠管坏死的可能性就越大,病情就越重,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如果怀疑肠套叠,做彩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彩超可见腹腔内不均质混合回声团,包块形态规则,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斜切时呈“套筒征”或“假肾征”。目前肠套叠的治疗分为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市二院在全市率先开启肠套叠空气灌肠,每年收治肠套叠例以上,目前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98%以上,手术整复率%。

本期解答专家

王松阳,市二院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医院进修,擅长对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以及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熟练开展胃肠肿瘤手术、门脉高压症手术、胆囊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对各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儿急腹症、先天性巨结肠、幽门狭窄、小儿疝气、肠套叠等小儿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dlxr/92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