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下午,照例忙的不可开交,20多例的肠镜检查和治疗,内镜中心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临近傍晚进来最后一对中年夫妻。
看得出来,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虽然年过天命,看俩人相依相偎的样子,心里竟有几分羡慕。
"主任,我们是慕名过来的,今天您累了。可是,我的肠镜精查...?"
依然漂亮的妻子腼腆的说。
“明天一早吧,因为要准备肠道。”
约定的时间很快到了,夫妻俩儿一早来到内镜中心,我看出了他们的焦虑和紧张,便微笑着安抚他们:“没事儿,不用紧张,一会儿就睡着了”。
上午8点,紧张而有序的检查开始了,镜子刚进到距肛门缘10cm直肠时,一枚隆起型病变直接冲入我的眼帘。
看起来并非善辈
第一眼看到这个病变,心中警铃大作,职业敏感性告诉我此非善类。
第二眼再看的时候,我肯定的对自己说:“早期癌!”
检查结束后,把病人家属叫到了一边:
“您爱人的肠道考虑早期癌,我没有取活检,我想把病变剥离后,整体送检,这样看的更全面,更精准!”
“相信您,就按您制定的方案来!”
古人云:“信医者治!”
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
切除后的创面
钛夹夹闭创面
完美的标本
术切样本
术后病理结果:(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大部分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变),切缘阴性。
病理报告
病理结果出来后,病人及家属再三道谢,感谢这次的治愈性切除。
“感谢幸运之神眷顾,假如没有这次肠镜精查,后果不堪设想!死神与我的距离,就是一次肠镜检查的距离!真的好险!”
回顾下这位患者,56岁,女性,刚刚退休,春节前才做了全面体检,基本没有任何异常,消化道也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尔看到我的科普文章,才来做这一次肠镜。
我们不妨“假如”一下:
假如没有看到我的科普;
假如看到了没有重视;
假如她相信它的“体检报告”;
假如她等有了症状再来检查;
假如她晚一年做肠镜....
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类似的幸运病人,还有许多,再来看两例:
病例一:患者,女性,53岁,平时并无任何不适,偶因朋友介绍来我中心检查。
结肠镜检查及手术图片:
看起来还是“息肉”
切除中
切除后的创面
钛夹夹闭创面
切除的样本
病理回示:
结肠管状腺瘤伴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粘膜内癌变),切缘阴性。
病例二:女性,68岁,因“习惯性便秘1年余,2-3天一次”来就诊。
结肠镜检查及手术图片:
结肠腺瘤
切除中
完整切除
术后创面
病理显示:
结肠管状腺瘤伴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
结直肠癌最容易预防和治愈的癌症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同时也是最容易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之一。
90%的结直肠癌都是息肉慢慢长大变坏的,这个过程漫长而缓慢,一般需要5-15年,我们有的是时间做一次肠镜,发现它、切除它、监测它,使它完全没有机会癌变。
及时的肠镜检查,不仅切除息肉可以断绝后患,而且,即使已经癌变的早癌,也可以镜下切除,不开刀,甚至不用住院,治愈率95%-%。
万一等到有明显症状在来做肠镜,往往都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40%,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活不过5年。
著名内镜专家杨喜洋说:
结肠癌预防太简单,要是患上,实在太冤了!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结肠镜检查呢?1.年龄超过40岁以上,长期抽烟的群体,长期吸烟会增加大肠腺瘤性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2.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的群体。
3.进行胆囊切除的群体,因为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会进入大肠,从而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有不良生活习惯的群体,包括缺少运动,酗酒,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
5.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体。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40岁以上,最好每3-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如果有炎症性肠病,大肠腺瘤性息肉,那么最好每1-2年接受1次肠镜复检。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没有症状等有了明显症状,来就诊时大多数已是癌症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晚矣。
内镜是预防和诊断消化道癌症的首选检查方法,部分消化道早期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可达到治愈性切除的目的。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再次提醒:珍爱生命,远离消化道癌症,从胃肠镜检查做起!
未病先防,重视消化道癌早诊早治!
对于年过50的中年人,
我想我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让你们一起健康的慢慢变老。
你如果懂我,就应该理解我的执着与坚持。
你及时做个肠镜,我会给你阳光和平安~
祝所有朋友,健康,长寿,平安,幸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