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单位定期体检的机会逐渐增多,发现的胆囊息肉患者也在增多。人们重视健康,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突然冒出来的胆囊息肉,因此经常拿着体检单到处去找医生咨询。
那么,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是一名胆囊息肉患者,该如何面对呢?
1、医院做肝胆B超(CT、MRI不一定能发现病变,阴性结果反而动摇了诊断),最好经过为期一年以上的每三个月一次的超声比较,如果能够选择同一个B超医生更加好。
2、单一息肉直径在0.8CM以下者大可放心自在的生活和工作,但要记得每半年复查B超一次。
3、胆囊息肉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合并有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才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息肉的不同表现和发病原因,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三种类型。其中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患有这两种息肉的患者大可不必担心;然而需要警惕的是腺瘤样息肉,患有该种息肉的患者应当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与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息肉相比较而言,腺瘤样息肉生长速度极快,腺瘤样息肉可在短短的半年之内,从直径0.6cm发展成1.2cm,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息肉很有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3、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右上腹部疼痛(甚至波及右肩背,右腰部等)等典型的胆囊炎症状,经检查发现胆囊息肉,而症状又明显影响精神和生活状态,自己反复考虑胆囊切除不会构成负面的影响时,倾向于手术摘除胆囊。
4、对于胆囊息肉长期合并炎症变成“瓷化胆囊”,甚至无法和胆囊癌鉴别,建议义无反顾的手术摘除,以免贻误病情。
总体看来,对于40岁以下的人士来讲,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恶变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只要定期小花费的复查就可减轻心头的压力。高龄患者、巨大息肉(>0.8CM)、广基息肉、症状明显的息肉、硬化胆囊等还是手术摘除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