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的艾艾贴让传统艾灸焕然重生
爱他(她)就给他(她)最好的艾!
扫描下方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节气,选择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从而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节气灸以其简、便、廉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爱并沿用至今,在养生领域里占有特殊地位。
艾艾君曾经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节气灸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传送门→节气更替,正气波动|顺应天时,节气灸很重要哦!),今天艾艾君要讲的是各个节气对应的养生要点及艾灸穴位,赶快跟着艾艾君来学习吧!
立春
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
中医认为,雨水之时,木旺而土气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雨水之时要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才能使肝气不致横逆。艾灸阴陵泉、丰隆、中脘可健脾胃。
惊蛰
惊蛰时节天气回暖,春雷震震,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此时人体的阳气会进一步升发,此节气艾灸,要更加重视肝气的调达与情志的舒畅,可艾灸肝俞、神阙、中脘、太冲。
春分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人们在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艾灸时应注意补益和升发都不易太过,同时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
清明是养生的重要节气,一方面气温渐升,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环境之下,要注意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清明艾灸宜阴阳平调,此时可艾灸神阙、关元、至阳、涌泉、合谷等穴位进行保健。
谷雨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要注意预防感冒。此节气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
中医强调:立夏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艾灸天枢、肾俞、心俞可以养心败火。
小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湿热重,是皮肤病的高发期。艾灸大椎、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可以除内热、除湿邪。
芒种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梅雨天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艾灸肝俞、肾俞可健脾祛湿。
夏至
夏至时节,气温虽然没有到达最高点,但是闷热的气候还是容易让人感到不适,此时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选择艾灸大椎、命门、膻中。
小暑
到了小暑节气,天气开始逐渐变热,但还没到最热之时。夏季为心所主,所以艾灸时要顾护心气,同时谨防暑湿导致水肿。艾灸丰隆、承山可祛湿。
大暑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可起到养阳保健的效果。
立秋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的时期,《黄帝内经》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可艾灸大椎、太白、气海。
处暑
处暑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但此时外界的暑湿之气还没有完全消褪,人们依然贪凉饮冷,所以依旧要注意保护阳气。艾灸关元、风池、委中、涌泉,能起到温阳益气的作用。
白露
此节气虽然暑气渐去,但秋燥之气渐重,要注意养阴,艾灸血海、神阙、气海、天枢可起到养阴、防着凉的效果。
秋分
秋分刚好是秋季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秋分也是养生的重要节气,此时要注意护肺养阴,可艾灸气海、中脘、关元、三阴交。
寒露
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此时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艾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
霜降
霜降意味着天气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艾灸可保护人体正气,可选择脾俞、肾俞、关元、膻中等穴位进行艾灸。
立冬
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艾灸涌泉及背部膀胱经可养阳气、补肾精。
小雪
这个时期天气寒冷,人们的活动逐渐减少,一方面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对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又要预防因活动减少而带来的郁滞,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
大雪
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节气养生,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艾灸肾俞、心俞、关元可温补阳气,防止受寒。
冬至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藏住。冬至一阳生,从此时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大椎、肾俞、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小寒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
这一时节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同时也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此后阳气便渐渐升发,因此这一时节的灸疗要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既要进一步补益阳气,又要逐渐注意肝气的调畅,迎接春季的到来。艾灸肺俞、肝俞、中府,可保暖养肝。
艾艾君有话说
相信各位聪明的小伙伴已经发现了,大椎、关元、肾俞、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保健穴位在节气养生中频繁出现,常灸这些穴位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特别是在自然界阴阳变化最明显的节气时艾灸这些穴位,能够充盛元阳,提高机体的整体调节能力,依节令变化而显露的端倪就会依靠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因此,节气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灸虽然能够有效地养生保健,但在大悲、大喜、大怒之时进行艾灸,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另外,太饿、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有肠胃问题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另外,艾灸前后还要注意一些生活起居及饮食上的禁忌,如艾灸后不要马上去冲冷水澡、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等等。
(转自艾艾贴官方)
艾分享
这些穴位是调理胃肠的穴位:中脘、神阙、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如果是胃内的问题可能还要加上上脘、下脘。
①中脘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②神阙位于肚脐中央。
③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④天枢穴位于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⑤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
⑥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
⑦上脘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⑧下脘位于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不愿使用药物激素,就使用艾艾贴吧!
艾灸有很多种
艾艾贴只是其中一种
效果非常好的一种
在这里你就是最特别的存在
爱他(她)就给他(她)最好的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