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学了中医的人都明白脾土之重要性。但有人脾破裂后,被逼切除此器官。脾缺失,又由那器官代替脾的功能?
我遇见过一位脾切除的病人,右关位脉基本上是空空的感觉,当时他没说脾切掉了。我心里觉得奇怪,一直问他与脾相关的问题,最后才知道他五年前切了脾。他舌胖大,但没齿痕。手腿的肌肉软棉的,腰背肌肉正常感觉。
有人私下问了我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讨论完之后,收录到师徒谈话录,发到庸胜堂,整理成书。
秦师兄:脾脏切除后的病人我见过很多,他们都有一些不同程度一些病理证状。但是中医的脾脏是很重要的,这个理,一直以来也是我无法了解的。
高师兄:我也看到过师父说的这个例子。
师父:讨论可以加深印象,继续讨论,说错也没关系。大家可以一边吃中饭,一边讨论,讨论完了,我来总结。
罗师兄:应该是另外四脏共同完成吧
秦师兄:现在的西医也了解到脾脏的重要性,脾脏切除后,引起很多无脾综合证,所谓的综合证,就是不知道的病,所以他们在脾脏破裂后,能修复的还是尽力去修复。
高师兄:我这样考虑:脾土是以脾脏为中心的系统,不是光一个脾脏,一个器官,没了后它的功能由其它器官或组织来代替在人体生命里是常见的。比如,骨髓的造血功能,当脊髓造血有问题时,这时远端的四肢骨髓就代替骨髓造血。是否胰脏也部分代替了脾脏的功能?
罗安师兄:脾主肌肉,脾都没有了别说脾气什么的肯定是极度虚,肌肉自然松弛,衰老也快。没有了脾体质肯定直接下降,代谢失常,消化系统也不好,气血虚什么的也来了。
高师兄:人是肯定打折扣了。
张师弟:脾脏在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医里面它和其他四脏一起,构成五脏(心肝脾肺肾)。胃只是六腑之一。可见脾脏在人体当中的重要作用。
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脾还能够储藏血液。人脾可以储存约40毫升的血液,马的脾脏则存储了马体内大约30%的红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脾有造血的功能。但出生后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仅在部分条件(比如人体出现严重造血障碍时)刺激下才能够恢复。(百度百科)
李师兄: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了,中医的脾的概念和西医的脾脏的概念的区别。弄清这个才能谈其它的。
高师兄:脾脏没了。不等于脾土系统完全垮了。
罗师兄:中医的五脏是五大系统,并非西医的具体一脏。
李师姐:脾主升清,脾没有了是不是和肺就衔接不上了?人就没有耐力了,就像一张桌子,掉了一个角,虽然暂时可以不倒,但是始终不稳了。是吗?
秦师兄:但是水份经过胃粘膜的吸收,通过静动脉血管输送到肺,这也是可以的呀。
张师弟:脾土为后天之本,失去脾土,后天吸收运化五谷之精华的能力就弱化了。
秦师兄:那是一定的呀,所以出现以脾脏有关系的一系列病证呀。
罗师兄:脾脏切除但经络还在,经络上气血会由其他的脏腑经络代偿性提供,但只提供生命所需的最低额度。
高师兄:脾土系统起码包括脾胃脏器它们之间的经络及足太阴脾经络。现少了一个脾脏其它都在。
张师弟:脾为“谏议之官”,就是向君主反映问题的“谏官”。脾在身体的中央,负责机体的运化,布散精气。人体哪里出现问题,脾就会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脾秉性缓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问题。
秦师兄:脾胃为土,应该是由胃来完成的,但是功能不是那么好了,不全面了,所以出现一系列的以脾有关的病证。
刘师姐:脾是脾脏和脾经两套系统,脾脏受伤,脾经还可以发挥作用,但是多少还是会受一些影响。
罗安师兄:土生万物,我认为没有脾了这个生字就打折了。脾很特殊,没有了能够活说明和气化有关系。
高师兄:看这个人的情况脾气还是在作用只是弱了些。
赵师姐:可以由肝胆来代替部分功能,或说补充部分功能,代偿。脾主运化,肝主生发,胆主疏泄,脾主四肢,肝主筋其华在爪,脾统血,肝藏血,肝气不舒也会出现月经不调,也有藏统之功。
刘师姐:胆囊息肉的人好多把胆囊摘了也是后面会出现好多问题。
谭师兄:脾主肌肉,此病人脾切除后,手脚肌肉松软,舌胖而无齿痕,脉消失,说明了其功能的不可替代。但对于人体生命来说,代偿的功能应该会有,比如此病人的背部肌肉正常。这样的病人生活相对正常,也可见代偿功能的存在。那么,切除后脾的功能由谁替代或弥补呢?猜一下:脾胃相表里,胃纳五谷并腐熟以供脾运化,为人体提供后天所需。习惯上常将脾胃合论,换句话,腐熟与运化不是独立的、割裂的,胃这个水谷之海,将食物腐熟,化为何供身体所需吸收的精微,而输布全身主要靠肺的输布。然后才有心肝肾等得以涵养。这样说,这代尝功能恐怕不是心肝肾,最后还得靠胃?
赵师姐:从脉位来说,都是关脉。从三焦来说,都是中焦。从功能上来讲,相承相克。
张师姐:中医的藏,与西医的脏不等同,一个广义功能,一个是单纯形态。
高师兄:还有分别清浊,输送谷精,水精,把胃小肠大肠的一部分津液下输至膀胱等生理活动。是在脾气主持下干的,但本来干活的是胃小肠大肠。现在脾气弱,那么它们干劲也弱些。
赵师姐:藏是功能的载体。没有藏,功能无以载附。?相信脏腑的协调能力是很强大的。就如同有点残疾人做事情比健全的人还要棒一样。所以说是可以找到代偿脏腑的。
高师兄:具体的活是胃小肠大肠还有心肺干的。修正一下。
赵师姐:肝胆代偿啊。
谭师兄:比如脾胃如夫妻,一方不在了,另一方只好身兼两职。而其他各脏腑就如亲戚好友,依然各司其职。但一人兼夫妻两角色,不管亲朋如何给力,总免不了缺陷。
高师兄:嗯,师父提了一个问题,就是哪个器官或组织能代替脾脏。
赵师姐:丧妻之人还可以续弦嘛。
谭师兄:不能替代,只能代尝部分。续弦,脾移植叫续吧?
高师兄:肝木气升,脾气也升,这倒一致。但木气主疏泄,而脾气主升清。胆木气降,胃气也降。
秦师兄:不用丧妻都可以找小二小三的。
赵师姐:咱们完全秉承了师傅的风格,以人拟医。
师父:就是要适当打比方嘛!
刘师姐:续弦也该找个具有土性的?
秦师兄:土性的只有胃和胃经脾经了。
高师兄:师父总结吧!我看大家也说得差不多了。
师父:其实已经有人说很对了。
赵师姐:师父,公布答案吧。这样子吃饭,对脾胃不好。
师父:美国师姐,东北师兄都说了。
從西方生理學角度看,脾是一個滿布血管的淋巴組織,它充當了血液的貯存庫及過濾器,它亦是身體早期的造血器官。然而從中醫的角度看,脾並不負責這些功能,脾的功能包括消化系統、血液凝固系統的功能,亦與身體的水液代謝有關。
「脾主運化」
「運化」有運輸及轉化的意思。按中醫理論,脾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用以化生氣血的精微營養。當食物進入身體後,脾提取食物及飲液的精微營養物質,這在中醫理論中稱為水穀精微。然後這些水穀精微會用以化生氣、血及津液,運行全身。水穀精微中的水液會由脾上輸於肺,經肺的宣發肅降送達全身;而另一部分的水液則會下達於腎及膀胱,化為尿液排出體外,這方面的功能中醫稱為「運化水濕」。
若脾氣健運,即脾主運化的功能健旺,則氣血生化之源便會十分充足;另一方面,若脾的健康失調,其消化能力便會受到影響,並會出現腹脹、腹痛,泄瀉及四肢無力、疲倦等。
「脾主升清」
食物經轉化為水穀精微後,會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作用再轉化為氣血,並送往全身,這便是中醫所謂「升清」。脾主升清,而胃﹝與脾相應的腑﹞則主降濁,降濁指胃將消化道內無用的物質往下輸送。透過升清與降濁,中醫學指出了消化系統內的平衡。
「脾主統血」
「統」有統攝、控制的意思。脾不謹運化水穀精微以生化氣血,還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中運行的作用。若脾氣健運,氣血生化充足,氣可有效地固攝,使血在脈道﹝即血管﹞內行走。若脾失去統血的功能,則血會溢出自己的路徑,從而引致嘔血、便血、皮下出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的失調症狀﹞等。
「脾主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中醫認為肌肉及四肢運動有賴脾的動力。若脾氣健運,身體的氣血滋養充足,則肌肉及四肢健康強壯;然而,若脾氣虛弱,便會出現肌肉瘦弱及四肢倦怠無力。
此外,中醫亦認為口唇及口腔與脾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若脾氣健運,則口味正常而能辨五味﹝酸、苦、辛、甘、鹹﹞,口唇亦紅潤光澤。若脾失健運,便會出現口中乏味、唇色淡白等症狀。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和胃相为表里。两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泄泻等。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职,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一些脾气虚的症状。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及食欲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脾气健运,则口味和食欲正常。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的减退或口味的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人体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才能使肌肉丰满发达,四肢活动有力。因此脾的运化功能健全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动正常与否。若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则逐渐消瘦或痿软松弛,四肢则痿废不用。
师父:中医的藏,与西医的脏不等同,一个广义功能,一个是单纯形态。
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了,中医的脾的概念和西医的脾脏的概念的区别。中医的脾是指一种功能的总和的一个系统。西医的脾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完全两码事。脾这个实质性器官不能代表中医上具有哲学性质的脾土,就如同拿破仑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是没有拿破仑,英雄人物仍然有。英雄人物是一个哲学概念的话,拿破仑就是具体的某个英雄。没有拿破仑,还有亚历山大。没有亚历山大,还有西楚霸王项羽。这个比方不完全能代表中医的脾和西医脾的关系。但是可以类比理解一下。
谭师兄:师父,那如何解释切除这个器官导致(暂且认为是这原因)四肢肌肉松软,右关脉消失呢?理解为脾系统的部分(脾器官)缺失吗?
谭师兄:原来这是个案。谢谢师父。
高师兄:中医的脾是指一套系统极其功能,我想这个凡具中医思维的人都明白。但是……中医也是有解剖基础的,说五脏也有实质那个脏器的时候,它们也分别对应五行。难道就一个大而化之的脾是指一个系统极其功能就能无视脾脏?是否能更细化点解释呢?否则说给中医外的人听好像说服力还不够强。
谭师兄:五脏器分属于五脏系统,范畴不同,可否这样认为?
师父: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学说马上要开讲了。
高师兄:就是说中医的脾系统它落在肉质上是指什么?脾系统包括脾脏不?那没有脾脏脾系统有何反应?
谭师兄:这个肯定吧。比如手指与手?
高师兄:量变到质变,现在说少一个脾脏脾系统没什么。那么再少哪些这个脾系统就不行了呢?胃全部拿掉人就不能活。心脏拿掉人马上不能活,参照脾系统情况有的问题值得研究。
谭师兄:不是说沒什么,是有部分影响。看这部分是否不可或缺,胃是获取精微必不可少的第一环一一腐熟水谷。
高师兄:注意看,仔细看,逐字看相关藏象的生理描述很有意思。
李师兄:五藏都有解剖基础,但中医正是超越了解剖基础才成为了中医。《黄帝内经》也讲了解剖,但人是活的才有意义,所以中医是研究活人的医学,不是研究死人的医学。
高师兄:胃,小肠,大肠干的活之消化吸收输送排导。具体由这些实在的器官实施,但是在脾气的主持下。脾气当然也有脾脏的一份功劳正因为这些活不是脾脏这个实在器官干的所以生理上没啥大影响。
师父:?五藏都有解剖基础,但中医正是超越了解剖基础才成为了中医,但人是活的才有意义,所以中医是研究活人的医学,不是研究死人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思维干脆!
高师兄:中医当然是研究活人的医学,中医不但承认精津液血五脏皮筋骨脉这些解剖存在,同时还研究精化气的运动。活人与死人的区别就是死人活人精还都在,但死人精不能化气进行生理运动。不是说谈到解剖就是等于研究死人。说脾脏是脾气系统的全部,当然是一个中医人犯了常识性错误。但是如果把脾土系统彻底虚化,没有相关肉体组织的对应,那能不能说的通?我保留意见:既不能把脾土具体等同于脾脏,也不能彻底虚化脾土系统的肉体所指。
师父:没有虚化,只不过中医是哲学的,意识大于形式。用小白鼠来研究中医,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高师兄:西医是更多从微观角度研究生命活动,而中医更多是从宏观角度。
师父:对!
高师兄:解剖人也好,解剖小白鼠也好,都是犯了角度问题。
师父:这就是西医注重仪器检查结果,根据数据来看病。而中医注重整体,根据病人情况看病。
高师兄:就像经络在解剖上没证据,西医不承认经络。但是经络的效应存在,就像电场磁场一样,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其效应存在。所以不能否定,同理就不能否定经络。
师父:?对啊。历史上有一个名医,非常有名,但是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大家应该都知道王清任,他所创的血府逐瘀汤天下闻名,还有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等。但是他的代表作《医林改错》越改越错。
罗安师兄:哈哈,师父是高人所以能够知道其中的错误。
师父:他解剖尸体,扬言指出了《黄帝内经》的错误,最后搞成自相矛盾的结局。他就是没有区分中医和西医脏器的区别,成了千古典型,他的功劳和错误同在。
高师兄:嗯,比如说王医生解剖一看,什么脾输精微到心肺啊,没有看到脾与心肺有这样的连接啊,这个《黄帝内经是》错的。师父你看看我这样解释这个问题行不行?
师父:你解释的可以,但是,中医是意识大于形式。中医有时候是根据结果推原因,从而总结而成。
高师兄:脾气是一生之气分配在脾的部分,胃腐熟,胃气也是土气的一部分,胃在故腐熟能力在。胃,小肠,大肠的吸收,传输精华的器物在,故这些活还有这器物干,它们本身也生发出部分土气。《黄帝内经》只是说干这些活,吸收什么,吸收多少,输送到其联络的血脉里去,这都要听命于土气,而土气里面是包括脾脏生发的土气的,现在脾脏没了,也就土气弱点而已。因为脾脏不是具体实施要紧活的,他只是释放信息素参与指挥,所以没脾脏能活。
也就是说精微物质在听命与于脾气之下,从胃里面进入血脉,从小肠大肠里面进入血脉,这就是脾土向心输送精微。土气用层面说,是形而上,不是形而下的器层面。脾脏是一个器,与土气是不同的属性。土气是一套指挥系统,而实施系统就是贯注土气的胃小肠大肠等器。人的一生之气分配在脾脏胃小肠大肠等器位上的就是土气。也就可以说土气由脾脏胃小肠大肠生发的,现在脾脏没了,那么土气的生理功用仍然由贯注土气的余下器物完成。脾脏这个器物可能不实施任务,所以没有脾脏能活,胃是实施要紧活的器物,没有胃就得死。
中基里面有一句话,在哪里我忘了,意思是小肠分别清浊是土气作用于小肠的结果。所以脾的功用:上输精微于心肺,灌四傍,把胃肠等部分津液下输膀胱等。不能理解为脾脏与心肺用有管道连接,脾脏与膀胱有连接,脾脏与四周有连接,而是土气贯注于脾脏,胃,小肠,大肠等。由这些器去实施的。这些器在土气的统摄之下完成土气的生理功能,这叫脾输送精微于心肺、灌四傍……我说得太多了。
秦师兄:不多,是有研究价值,你看看哈,脾是广义的,那么,从整体上来说,其它四藏也是广义的了。这也是我历来想不明白的问题之一。这样来脾藏和脾脏是两个意义了,我们现在是在学五行藏象学说,就不要去管脏了,因为我们是学藏的。
李师兄:这个很关键啊,厘不清就跑偏了。
秦师兄:把藏和脏分开来,就容易明白了。感谢师父!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