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也修行的道家修行法侠门睡仙功之五

睡觉也修行的道家修行法《侠门睡仙功》之五辟谷辅助功

五、辟谷辅助功

1、辟谷净志法

《道枢·中黄篇》曰:“服气五旬,而未能绝水谷之气”,何谓也?

这里的意思是说,年龄已过五十岁,服气修炼未达到辟谷的层次,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怎么办?故此,才有了“辟谷净志法”的承传。

此法必须在晴天或雨后雪后转晴的气候条件下修炼,于正午之时(11时-13时)人静室,散发于枕,头南脚北仰身而卧,二目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即两手大拇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再以四指包握大拇指;须用中指中节压盖在大拇指甲之未处),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5寸处,两拳心向上,拳背向下。两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5寸许,脚尖分别朝向左右方(图8)。

卧姿躺好后,先将握固之双拳上抬于两肋旁(图9),然后叩齿7次,排除各种杂念,静心瞑目,行“锁鼻胎息”之术。在闭气过程中感到微闷之际,两拳即用力握固,便可起到筋脉徐,于,内气渐透骨肉之间,津汗润泽皮肤的功效。

修炼原理与功效

辟谷能否成功,取决于胎息功能层次的深浅。此法的修炼,看起来与“锁鼻胎息术”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指法的掐诀上和在闭气过程中的用力握固方面有所不同,这便是“辟谷净志法”的绝密之处。

手为人体生理气启、的全息元,十指与经络的关系是:大拇指应肺经,食指应大肠经,中指应心包经,无名指应三焦经,小指应心经和小肠经。若按“子午流注”的传统理论来认识,亥时(21时一23时)入定,属于坤卦;人体气血归于气海(泛指腹丹田)。子时(23时一l时)夜半,属于复卦;人体气血一阳复出,流注于尾闾。古人用拇指掐定在无名指和小指间的亥子纹,其目的是为了压制三焦经和心经,制约两经气血的运化活动,以便使阳气充实于人体的气海内部,起到透骨蒸筋,润泽皮肤的功用。而且又以中指中节的平处压盖在大拇指肺经的井穴(少商)之上,控制和调节肺经的呼吸功能。故此,《长生不老秘诀》说:“固捉双拳,所以敛共气也。此闭关却邪之无上妙法也”。市朝陶弘景也在《养性延命录》巾,将握固视之为拘魂制魄的法门。并且指出:“此固精明日,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

握固,作为古代早期“闭气炼形”的养生要诀,又常与冥心养性相结合。《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曾讲到:“人身之心,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服注曰地心。共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这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人心与三部丹田的生理机能。故此提出了“欲收人心,必须握固”的论断,并且进一步解释道:“盖心乃至灵之物,……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注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白相聚于绛阙(即中丹田)上下四傍也。”

古代的炼养理论认为,绛阙为神之舍宇,绛宫不动则精不驰,而神不疲。我们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握固与冥心紧密相连,相互配合。能够正确地理解“握固冥心”的内涵,即可收到先聚气以至极,后得生理变化之奇效。这正是所谓“气足不思食,神全不思欲”的精妙所在。

2、辟谷胎食法

此法宜在每天早晨醒来后空腹修炼。

头东脚西仰身而卧,去枕。二日轻闭,口含一至两粒花椒(激发口腔内津液的滋生)。两手握固(不掐亥子纹),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5寸处。两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5寸许,脚尖分别朝向左右方(如图10)。

卧姿躺好后,排除各种杂念,静心调息。待心息平稳之后,将二日神光和意念集中于上丹田,内照意守约1分钟左右,再将二目神光和意念下移,内照意守中丹田约1分钟,再次将二目神光和意念下移,内照意守胶丹田约1分钟左右。

三部丹田分别意守之后,再将神意内注于舌下。鼻子徐徐吸气后,将口中滋生的津液一次咽下,喉中有声,并用意念导引至胆丹田,随后自口中微微呼出其气。此为饮胎食一遍,连续饮咽90遍。稍微调息之后,再继续饮咽90遍。每天需饮咽四个90遍为一顿,共饮咽遍为全功。

待饮咽津液满天,便可在每次饮咽津液90遍的调息之间,或全功之后,加修“六气法”,以防出偏和治疗各类疾病。

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1)每次咽津时要在呼气时咽之。若在吸气时咽津,容易导致风邪人腹。应慎之!

(2)每次咽津后,神意由腹丹田上移至舌下,待口腔内再次滋生津液,即再行饮咽。

(3)“六气法”亦称“六字气诀”,应在呼气时发声念出。发音务求正确。实修者可根据自身的体感和领悟加以灵活运用。

修炼原理与功效

何为津液?饮食津液有什么益处呢?

《本草纲目》卷五十二载:“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若按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来认识,“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如唾液、胃液、肠液和关节腔内的液体,以及泪、涕、汗、尿等液体,均可统称为津液。但汁液又因清浊有所区分,其中清而稀薄的叫作“汴”,浊而稠厚的叫作“液”,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一般多用“津液”来并称。

古人认为,人之口中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皆因地下水气循土脉透隙而上蒸也。故修炼功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寻乎常时。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上升,至口中遂化为津。此津由化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果能勤加修炼,勿稍间断,则第一次吞人腹中之津,又为热力蒸动,化气上升,仍至口中。此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觉甘美,其补力亦更大。如是循环不休,直至百千万次,便可使人精神光彩,延年益寿。所以,古人将这种经气化而蒸动的津液,又比喻为“琼浆玉液”、“神水”或“胎食”。后世内丹术中所谓的“玉液还丹”和“乳转醍醐”之功理,即来源于此。

此法修炼至深者,便能与胎息并行,吞咽津液而不食,故称为“辟谷胎食法”。对于此类功法的修炼实效,古人讲述的较多。如《后汉书·王真传》中记载:“(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汉武内传》中也载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

“六气法”的发音和功用如下:

(1)嘘(xū):嘘属肝,肝主目。诸如赤肿昏眩等病状,皆以嘘治之。

(2)呵(hā):呵属心,心主舌。诸如口干舌涩,气不通或胡言乱语,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若加以意念导引,效果则更佳。“呵”亦可读作啊(d)。

(3)驷(sì):叩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可依叩吐纳调理之,并可兼治皮肤疮疥之症。

(4)吹(chuī):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皆可以吹字气理之。

(5)呼(hu):呼属脾,脾主中宫.诸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消化不良或气闷不泄,皆可以呼字气理之。

(6)嘻(xi):嘻属三焦,为水渎之府.凡三焦不和.均可以嘻字治之。

幻翼先生服内元气指出:“人食五昧.五昧各归一脏。每脏各有浊气,同出于口,又六腑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熏熏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故此,我们这里所介绍的“六气法”,主要是用以排除体内浊气,调和冷热为目的。

凡是心火上炎,心烦不寐,胸闷,心区不舒等现象,均可采用“呵”字诀调理。如口中焦干、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喉肿痛,均为热极症状,须大张口“呵”之,直至喉中清水甘泉滋生,热即退。反之,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气过多,心中茫然无主,饮食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当以“吹”气诀温之。

此外,古人还指出,六气虽然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气即能治疗以上诸病,不必六气也。此种说法,可供参考。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编辑:源源小仙

赞赏

长按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by/9000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