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舒服!
没时间去做理疗?
想自己做艾灸,不够专业?
想灸腰背,没人帮忙?
想要随时灸?
万能随身灸对于风湿关节痛,眼干眼涩、近视、飞蚊症等疾病有很好的理疗作用,配备专用艾柱,燃烧时间20-30分钟,火力适宜,温热不燥。
有了万能随身灸,
要灸眼、灸膝盖、灸腰——可以!
要在家里、在路上、在办公室灸——可以!
要看电视、打麻将、办公时,随时灸——可以!
中医理论认为,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在节气前后一段时期内选择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的功效,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保健方法,因此金艾健康特推出万能随身灸配合节气灸疗。
节气灸的作用
节气灸是利用燃烧着的艾绒产生的热刺激和艾叶得温经止痛作用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从而治愈疾病、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的临床应用
节气灸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节气灸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内科疾病:治疗与预防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胀、腹泻、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胆固醇高、甲亢;阳痿;慢性肾炎。
外科疾病:颈椎病;急、慢性腰扭伤;各种关节炎;荨麻疹(风瘼)。
妇科病症: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
儿科病症: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小儿发育迟缓。五官科病症:过敏性鼻炎(鼻敏感)。
三伏灸适合人群:适合所有的人群。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多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在冬季发作,常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腰颈肩痛等疾病。调理效果:
①温经通络,清肺润肠,健脾和胃,呼吸系统免疫能力增强。②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三九灸适合人群:适合所有的人群。三九天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行艾灸法贴敷穴位,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艾灸疗效。“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调理效果:
①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②祛风散寒,强筋健骨,化瘀止痛等比平时高出几倍的功效。
---------------------
24节气灸时间表穴位图
小寒(公历1月5-7日)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大寒(公历1月20-21日)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立春(公历2月3-5日)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雨水(公历2月18-20日)《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惊蛰(公历3月5-7日)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春分(公历3月20-21)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清明(公历4月4-6日)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谷雨(公历4月19-21日)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立夏(公历5月5-7日)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天枢、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小滿(公历5月20-22日)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艾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芒种(公历6月5-7日)谨防梅雨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艾灸肝俞、肾俞健脾祛湿。夏至(公历6月21-22日)日吃补;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艾绒汗蒸可以调理脾胃,清暑利湿。小暑(公历7月6-8日)避暑湿;《道德经》说:“我命在我不由天,善于养生的人长寿,不会养生的人早亡”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艾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大暑(公历7月22-24日)防中暑;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立秋(公历8月7~8日)养脾胃;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素问.金医直言论》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艾灸各个关节、脾俞、足三里、丰隆可以祛湿养胃。处暑(公历8月22-24日)防温燥;秋三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艾灸腹部穴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白露(公历9月7-9日)当养阴《黄帝内经》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艾灸血海、内关、神阙、关元、气海、天枢预防着凉易泻肚,和养阴。秋分(公历9月22-24日)防燥凉《黄帝内经》讲:“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艾灸气海、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寒露(公历10月8-9日)防寒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艾灸涌泉、足三里、三阴交、可以保护下身暖和。艾灸肩井、天宗可防肩周炎。霜降(公历10月23-24日)宜进补中医上有句古话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痰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为什么脾是生痰之源?就在于它是管湿气的,湿气多了化不出去就变成痰饮了,所以从根本上祛湿就要健脾。另外,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就是说气虽出于肺,但却是根于肾的,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艾灸风门、风池、肺俞、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可化痰祛湿。立冬(公历11月7-8日)养精补肾精《黄帝内经》讲“冬三月,些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开春打虎。”艾灸背部膀胱经可养护阳,补肾精。小雪(公历11月22-23日)温肾阳《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刚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这里所说的“风”“寒”“暑”“湿”,包括“燥”“火”中医称之为“六邪”。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可养肾,保护阳气。大雪(公历12月7-8日)要温补避寒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艾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冬至(公历12月21-23日)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金艾聚养灸专门针对现代亚健康人群的不同体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亚健康类型,设计推出相应艾灸仪器与产品,充分发挥传统明火艾灸的优势与疗效,又做到无烟污染,便携快节奏,安全强效,是符合现代人的极品艾灸神器!是美容院、灸疗管、养生馆、康复中心、推拿中心里程碑式的掘金项目。
加盟联系方式:(李总)
金艾健康是开发中医特色技术产品与无烟灸具专利仪器进行了项目优化整合。可方便进行复制或植入经营,促进从技术、市场运作等多角度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