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癌的近亲

白癜风应该需要注意的事情你有注意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enduanjianbie/m/22535.shtml

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目前我国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在7-10%左右,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女性发病多见。

由于人体内产生致息因子,引起胆固醇积聚、腺瘤突变,从而形成息肉,并在一定条件下,恶变为癌,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当医生建议胆囊息肉的患者把胆囊切除时,有的人认为,与生俱来的器官组织还是不要随意切除为好,防止出现其他病症,搞不好来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但是当他们听到胆囊息肉可能致癌时(胆囊癌的治愈率很低的),他们坐不住了,开始纠结了,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也出现了。

检查利器

1、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先诊断方法。超声下表现为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后方无声影的。

2、内镜超声

图像更清晰,对息肉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定息肉的良恶性。

3、CT增强扫描

有助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4、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瘤是胆囊壁的局限性良性增生性病变。胆囊腺瘤性息肉是胆囊上皮的乳头状增生或结节状幽门腺增生,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

因胆而异

因为恶性的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你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在观察随访期间,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3)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胆囊功能差,进展迅速,年龄大于50岁;(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癌变评估风险很大的息肉;

健康养胆

清淡饮食:少吃最好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禁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定时进餐:避免饥一顿饱一顿,防止胆囊不断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饮食不宜过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大量饮水: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胆结石的发生;

食物要易消化: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片、玉米粥、豆浆、蛋类、菠菜、小白菜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by/9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