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ldquo旅游rdquo文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m.39.net/pf/a_4690927.html

利用李宅古民居、“花灯小镇”品牌资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共享田园,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搭建非遗青创基地,制作文创产品;全面对接横店,开发东锋、徐田影视基地;建设红枫林养生中心,打造“旅游+康养”新模式……近年来,城东街道积极推动A级景区镇创建工作,在纵深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深挖当地旅游特色资源,提升城东旅游产业品质效能,做大做强“旅游+”文章,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年至年,城东街道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总量在40万人次以上。其中,年旅游接待42.42万人次,较年旅客接待人次增长7倍,近三年年均增速达8%以上。

文创+旅游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城东街道的东阳职教中心东阳技校校区。在学校非遗青创基地,看见多名学生围桌在教室里,学习麦秆剪贴。学生们用金灿灿的麦秆,剪贴出一幅幅漂亮的图画。

这是城东街道推进“文创+旅游”的一个画面。今年10月底,东阳职教中心东阳技校建立了市级非遗青创基地,邀请9位非遗大师,开设木雕、竹编、东白茶、古建营造技艺、东阳面塑、针刺无骨花灯、麦秆剪贴、古法印染、锡艺等9个工作室。同时,学校配套组建了9个社团,每个社团有10—20名成员,学习非遗技艺。

东阳职教中心创业中心主任徐匡说:“让学生学习制作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既是对非遗的传承,也可以通过制作文创产品助推旅游发展。当然,如果游客对于非遗制作感兴趣的话,也欢迎来学校进行研学旅游,坐下来学做一盏花灯,或者制作一幅麦秆剪贴画作,沉浸式体验文创旅游的乐趣。”

徐匡介绍,目前东阳技校也在争创3A级景区型校园,学校东南角整理出30多亩土地,建设了非遗区、劳动实践区、雅集区、正己书院、射箭场等项目,可以提供给校园内外的团建、工会活动,助推城东街道旅游发展。

农业+旅游

寀卢以农业闻名,在东阳率先实现了农田园林化、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学习“寀卢经验”。在不同的季节,走进寀卢田头会发现精彩各异。年,寀卢村民年人均收入从年的多元增长到8万余元,村集体收入从70余万元增长到余万元。

除了延续原先的功能,接下来,这片田野上还要放飞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打造共享田园。

近日,记者来到城东街道寀卢村共享田园,看见一盏盏路灯“躺”在田园边的东兴大道上,多名工人在接好电线后用吊机将路灯吊起,进行安装。

寀卢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说,今年4月,在上级的指导下,寀卢村启动共享田园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万元,分为农田、东兴大道、亲水栈道、慢行步道、田耕路、绿道、生态停车场、长廊等多个区块,在设计理念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农为本、共建共享、产业引领”的建设原则,在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实现休闲观光旅游完美融合。

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模式,实行边设计边施工。每周,街道项目组都会召开例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等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交流、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并讨论和确定设计方案。

按照“三生三园三合”要求,接下来,寀卢村将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力争把共享田园建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文旅融合为一体的美丽田园。

古民居+旅游

李宅是东阳传统民居现存较好的古村落之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城东街道文化风情的精华所在。近年来,李宅守住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古民居休闲、花灯产业,打造水果采摘游,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上周,记者来到李宅社区,看见10多名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正在村道两旁种植榆树、樱花树。道路两旁种上树木后,环境变得更美了。

李宅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大家深深意识到,只有环境变好了,游客才会来,村庄才能得到发展。之后,李宅开展轰轰烈烈的美丽城镇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道路白改黑、街面房立面改造等工程,还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大大改变了李宅的面貌。同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李宅宗祠、集庆堂、花台门、尚书坊、庚楼、十台等古建筑的整体修缮,在其中设立嘉元艺术馆、雷锋连长馆和李宅武馆等场馆,让古民居成为了传承文化的优良阵地。集庆堂的修复为百姓举办富贵大气的中式婚礼提供了绝佳场地,也拓展了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

为了振兴集体经济,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宅还大力开发花灯产业,成立了李宅荷花灯文化艺术传播(东阳)有限公司,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团队制作荷花灯。现在,李宅荷花灯已走出东阳,承接了贵州遵义、四川什邡、安徽蚌埠等多地的花灯业务,开拓了市场,也打响了知名度。李宅有一个山头,也被利用起来种植胡柚、杨梅、李子等果树,开发水果采摘游。近年来,到李宅逛古民居、赏花灯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游客量达到近80万人次。

影视拍摄+旅游

在迎宾大道上,如果把车开得慢些,你就能看到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那片神秘的竹林里,隐藏着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城东街道东锋村影视拍摄基地。

近日,记者走进东锋村影视拍摄基地,远远就看见一名身穿古装的女子,吊着威亚,在竹林里“飞行”。在旁边的道路上,还栓着两匹健壮的马。

该基地的一名管理人员说,这里几乎天天有剧组在拍戏,多的时候一天有六七个剧组。《功夫》《笑傲江湖》《兰陵王》《新白发魔女传》《新霍元甲》等都在这里取过景,胡歌、吴奇隆、倪妮等演员也来这里拍过戏。明星来了,也吸引了好多“追星族”,让这片幽静的竹林热闹了许多。

东锋村村干部告诉记者,这片竹林属于东锋村先锋自然村,有多亩。在东阳江畔种上毛竹,原本只是为了固沙护堤。谁能想到,横店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让这块有坡有水有竹有松的竹林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影视外景拍摄地。每年进出竹林的剧组,成百上千。

随着影视拍摄基地的扩大,拍戏剧组的增多,近年来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全年收入超过万元。今年疫情期间,虽然影视拍摄停止过几个月,但年租金收入依然有七八十万元。得益于影视拍摄基地,村民的收入也是大幅增加。70—80位村民报名成为收费员、保洁员,轮流上岗,虽工资不高,但也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有的村民在小竹林边上开起了小卖部、小饭店,接待剧组的工作人员。先锋自然村还有几位村民买了四五辆吊车,帮助演员吊威亚,赚点租金。

康养+旅游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为“旅游+康养”建设提供了市场需求。

去年2月,在城东街道东锋村洪良自然村的红枫林养生中心,张灯结彩,投入运营。目前,这里共住着60多名老人。

沿着绿化带间的柏油路,步入养生中心大厅,左右两侧大幅墙绘令人眼睛一亮。穿行在宽敞的走廊里,踩着清爽整洁的米黄色地板,可看到该中心许多充满人性化的装修设计:走廊两侧的墙体上,齐腰处均装有扶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电梯,一个楼层共有5部电梯和1部送餐电梯,方便楼上行动不便的老人取餐。

红枫林养生中心运营部经理楼凯琴介绍,红枫林养生中心是中高档养生服务机构,一期共设张床位,整个建筑格局及内部设施按照省民政厅的养生规范标准设计并建设,功能齐全,让入住者能够真正的“养身、养心、养神”。养生中心建有体检中心、餐厅、超市、理发室等配套设施,全方位服务入住老人,并设置了阅览书画室、棋牌室、视频室、健身桌球室、舞蹈室等,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

城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以红枫林养生中心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旅游+度假+康养”新模式,丰富新的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康养、旅游、观光、旅居、自驾等康旅度假功能需要,带动康养、旅游、餐饮、果蔬采摘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走出“康旅融合”的新路子。

记者蒋雯通讯员贾玉

本文编辑:杨慧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by/93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