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主动请缨,二次“进军”再战贫困年9月,瑞洪仙作为宾川县红十字会下派的扶贫工作队员正式入驻宾居社区。个性开朗随和、善于言谈、基层经验丰富的她,很快就与社区干部打成一片,进入了工作角色。
年7月,她主动请缨、再战贫困,二次“进军”宾居。“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单位需要我时我就回去做好本职工作,扶贫需要我时我就来到这里,跟扶贫战线上的兄弟姊妹一起奋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保持一贯热情、认真的工作作风,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扶贫扶志仍是她的工作日常。怀揣着助力脱贫的满腔热忱,秉持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一到宾居,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对19户贫困户再次进行了逐户走访调查。每户贫困户有几人、哪年进入、哪年退出、享受哪些帮扶措施,她都能“户户清、一口清”。
啃下硬骨头,圆群众“安居梦”“新房梦”
年,宾居社区有19户贫困户,其中12户均属无房或住危房户。她把解决住房困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是由于当时的政策还不明晰,住房也不是靠协调点资金就能解决的,她心里焦急难耐;终于有了政策,她满心欢喜告知贫困户,可令她更愁的问题又来了,有2户贫困户听到要搬迁,死活不愿意,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多次入户做工作,最终以真诚打动了他们,在她积极协调、争取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5户危房户实施千户新建,7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圆了贫困群众“安居梦”“新房梦”。“国家政策好啊,帮我们从山上搬到街上来,吃水困难解决了,还盖给我们房子,我家几代人都不敢想啊!”贫困群众欧乔元母亲说到。
非亲非故,但亦亲亦友49岁的向廷民,妻子英年早逝,他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两个娃娃。瑞洪仙十分理解向庭民,帮她家争取了千户新建、雨露计划、“两免一补”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和劳动力转业培训等,着实解决了不少困难。逢年过节瑞洪仙都到他家中走访慰问,得知其因胆囊息肉住院手术的消息后,医院探望,向庭民因此倍加感动,并暗自许诺:“我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定不能倒下,要尽快把身体养好,出院后努力搞好生产,把生活搞上去”。年的一天,瑞洪仙又和往常一样联系贫困户,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当问到向庭民,“家里米和油还有吗,需不需要我给你送来?”向庭民连忙拒绝,还说家里什么都不缺。瑞洪仙也是后来才听旁人无意中提起,“其实那个时候我家的米已经吃完了,但我可以自己去买。住院的时候,她就买了很多东西去看我。她这么关心我,我知足了”。瑞洪仙听后,感到很欣慰。因为她知道要想真正实现脱贫并且不再返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贫困户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如今他既然已经认识到要依靠自己努力改变现状,又何愁目标不能实现呢?
四年多的时间里,瑞洪仙两次到宾居社区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贫困户建立了深厚感情。贫困户对她而言不仅仅是帮扶对象,更像是她的亲人、朋友。而贫困户也早已把她当亲戚,每次去贫困户家入户“做客”,群众都是热情“接待”,就连70多岁手脚不便且双目失明的代素香未见其人就能识得其声,喊道“小瑞,小瑞,赶紧进来喝杯水”。享受鸡苗补助的贫困户周海兰大姐,过年时亲自提着养大的鸡当年货来送给她,并深表感谢。
瑞洪仙驻村以来,在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到派出单位和县级有关部门给予宾居社区挂钩帮扶、应急救护、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建设等经费共计33万余元,为16户贫困户每户购买鸡苗50只。驻村期间,她还时常为群众代办残疾证、失业登记证等各种便民事项,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帮扶工作应该做的“小事”。
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瑞洪仙也不忘发挥其医学特长,结合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在宾居镇机关、老年大学、社区村组、学校等场所开展了5次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学校师生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建设平安宾居贡献力量。此外,瑞洪仙还积极配合社区工作,联系州、县科协为宾居社区成功争取“省级科普示范社区”。
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在中华大地上骤然打响,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瑞洪仙深知肩上的职责与重担。除了“扶贫”,她又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期间,她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她放弃了春节休假,大年初二就返回工作岗位,宣传防控知识、逐户摸排返乡人员,录制防控方言广播、为重点人员测量体温、组建女子摩托车巡护队、护村队,农贸市场和卡点值守等等,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她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连续30多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以初心和使命守护着宾居群众的幸福安宁。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瑞洪仙以巾帼扶贫干部的婉约细致,在脱贫攻坚的热潮中,就如一粒细沙,默默地铺垫在宾居的脱贫之路上。
-End-
供稿:杨艳梅
新鲜事、身边事、新奇事欢迎投稿:bcbj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