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息肉很常见。息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多长出来的一小块“赘肉”,其本质是增生组织的团块,胃上长出来叫胃息肉,胆囊上叫胆囊息肉,而大肠也是消化道息肉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肠息肉。
01
肠息肉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粘膜是光洁平坦的,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序不断地更新脱落。若局部受到了损伤或刺激,加速修复的肠道粘膜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肠道表面形成一个小的隆起或凸起,便称之为肠息肉。小伙伴们可不要小瞧这些在内镜检查下发现的肠息肉,这些息肉可是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
一般来讲,肠息肉的类型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可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后,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
02
肠息肉对健康的威胁
担忧之一:可能出现癌变
肠息肉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其本身可能就是恶性的、或者有发展成为肠癌的隐患。现在医学已经明确,绝大多数的肠癌就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即使一开始可能是良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像恶性转变,尤其是那些基底宽、个头大的息肉。
担忧之二:发生率不低
任何人都可能长息肉,但如果有下述四项高危因素,肠道里长息肉的风险更大。
☆40岁以上
☆体重超标
☆吸烟
☆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及既往史
担忧之三:长了不知道
另外肠息肉会让我们担忧,是因为肠道内长了息肉,很多患者自身是没有感觉的,不通过专门大肠钡剂造影或肠镜检查,几乎是难以发现的,很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医生会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并且及时发现和摘除肠息肉,这样可以使肠癌死亡率下降90%以上。
03
做好五方面,可有效预防肠息肉
1、少吃红肉和动物脂肪
动物的红肉、白肉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会刺激人体产生过多的胆汁,胆汁在大肠内滞留会转化为一种致癌物质戊酸,因此我们不应过量摄入红肉和动物脂肪。
2、多食富含萝卜硫素的食物
研究发现,萝卜硫素能保护肠道,减缓息肉的生长,而平时常见西蓝花、花椰菜、胡萝卜、白萝卜、卷心菜都是我们摄取萝卜硫素的最佳天然来源。但需注意,过度烹饪会使萝卜硫素被大量破坏,应尽量生吃或者微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治肠息肉的功效。
3、多食大蒜、生姜
大蒜素是大蒜中有独特味道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大蒜素可有效地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和结肠息肉的风险。食用或烹煮前,让碎蒜静置与空气接触10分钟,释放更多大蒜素发挥作用。
姜辣素是姜的主要活性化合物,现在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4、多食五颜六色的蔬菜这些蔬菜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更多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植物活性成分,多食用对预防结肠息肉也有好处。
5、多食富含维生素E和硒的食物
多摄入维生素E对预防肠息肉有益。莴苣、番茄、胡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各种坚果、肉和乳制品中均富含维生素E,但加工时温度不宜过高。
医院,医保报销高达92%,节假日不放假,专家照常坐诊,坚持“专业、诚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实现“价格透明化,程序公开化”,坚持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被患者称为“昆明医院”。
部分图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