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指胆囊壁向囊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疾病。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偶然在B超检查时发现胆囊息肉,少数患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无发热和黄疸。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位于胆囊颈部的长蒂息肉,可出现胆绞痛,在炎症感染时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胆囊息肉已经成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压力,产生胆囊息肉的原因很多,下面了解一下主要几点:
1、胆汁分泌过多
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
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明显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胆囊息肉增大或增多。
3、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烦燥易怒,情绪抑郁,日常活动较少,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检查和治疗
超声影像检查是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检出率高达90%以上。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息肉大于10mm,基底部宽且蒂粗大者,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均为手术治疗指标,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小于10mm以下,无临床症状的,可动态观察随访,另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注意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水果蔬菜。另外,对于胆囊息肉比较大,并且有明显增大趋势的情况,建议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