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英文简写PLG)是指一类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性的胆囊壁内病变。PLG多数情况为胆囊良性占位病变,有恶变风险,目前认为它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病人拿着体检表因为胆囊长息肉来要求我给他们切除胆囊。是不是发现胆囊息肉都要预防性的切除胆囊来防止变成胆囊癌呢?怎么区分哪些胆囊息肉可能存在恶变可能呢?
首先B型超声检查是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B超下胆囊息肉的大小、数目、回声的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粘膜的改变,对区分良恶性息肉有一定的价值。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B超下胆固醇性息肉:高回声、附着于胆囊壁上、多发、有细丝蒂;腺瘤性息肉:单发、等回声、基底部无明显狭窄,无蒂;炎性息肉:多发、基底较宽且无蒂。
据统计,PLG恶变率为3%-8%,因此对所有PLG行手术治疗是不恰当的。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如下:1、病灶直径>10mm;2、年龄>50岁;3、粗蒂性或单发病灶;4、短期内病灶增大趋势明显;5、位于胆囊颈部;6、合并胆囊结石。对于第5/6种情况,常常引起不适症状,对胆囊息肉大小的要求可能低一些。对于2/3/4种情况,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0mm,应当密切随诊观察直径8mm以上病灶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只有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才有明显的腹部不适症状。对于临床有不适症状的胆囊息肉应排除其他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因此,进一步胃镜检查是有必要的,否则若合并以上疾病术后仍会有不适症状。
胆囊息肉的非手术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完全清除胆囊息肉。对于暂不具备上述手术适应证的胆囊息肉,应进行近期动态随访。随访方式以超声检查为主。一般最初每3-6个月密切随访一次,1-2年后,延长至每6-12个月1次即可。
简单的与大家分享了关于胆囊息肉的一点问题,请大家以后体检时再遇到胆囊息肉可不要惊慌哦,理智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白癜风能医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