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胆囊息肉当回事儿

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胆囊息肉平均癌变率由以前的1%—2%,转变为现在的8%—12%,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但是直到如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病。专家表示,对于胆囊息肉这种内部疾病,患者要想做好完善的预防工作,就必须明白该病在发病时会出现的症状,只有发现的及时,才能得到妥善的医治。

近几年,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胆囊息肉实际上就是生长在胆囊黏膜上的一个赘生物,好比皮肤上长的“瘊子”一样。

专家解答

胆囊息肉是一个形态学上的名词,是指胆囊腔内凸出或隆起的病变,一般情况下,是球形或者是半球形,有的有蒂,也可以没有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胆囊息肉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很多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专家解答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分为肿瘤性的息肉和非肿瘤性的息肉,肿瘤性的息肉一般是指腺瘤和腺癌。

胆囊腺瘤一般是单发或者是多发,直径是0.2到两公分。有的时候多发的胆囊腺瘤可以充满整个胆囊腔,胆囊的腺瘤表面可以出现出血、破溃、感染或者是坏死,胆囊腺瘤是可以癌变的,癌变率大概是在1.5%-2%左右。

非肿瘤性的胆囊息肉主要是胆固醇性的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样的增生。

胆囊息肉最常见的是胆固醇性息肉,占息肉总数的50%-60%。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粘膜胆固醇结晶沉积,是由胆固醇沉积在粘膜下及粘膜增生形成的。

专家解答

胆固醇息肉是指胆固醇在胆囊粘膜存积形成的,一般是多发,直径是大部分是小于一公分的。

胆固醇性的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很少发生恶变。但是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疾病过程中,息肉数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也可能会增多,有的时候胆固醇息肉也可以脱落,进入到胆囊腔。胆囊腔脱落的胆囊息肉有时候可能会激发胆囊结石,少部分胆囊息肉随胆汁排出的过程中,可能引起胆绞痛,或者是引发胰腺炎。

炎性的胆囊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直径大部分是小于0.5公分的。炎性胆囊息肉大部分是伴有胆囊结石或者是胆囊炎的症状。腺瘤样增生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大部分是渠道性的,多数是一个良性的病变过程。

医生介绍,如果胆囊功能良好,可以定期复查观察。如果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是多发性息肉,直径不超过1.0厘米,同时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是很难发生癌变的,不用手术切除。只有多发有症状的,单发,蒂短,直径大于1.0厘米,或胆囊颈部息肉,影响排空,以及息肉和结石并存者,癌变机率大的才建议手术。

专家解答

一般有症状,在排除患者的精神疾病、或者是其他的胆道疾病,我们一般情况下是建议进行手术的,手术方式主要是胆囊切除。

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但是有以下高危因素,我们都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单发的胆囊息肉直径大于一公分,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或者是连续的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进行性地增大,或者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息肉,这些我们都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以上的症状,我们建议患者不要急于手术治疗,可以定期随诊,一般情况下是3到6个月复查一次彩超,观察一下息肉的变化,有没有增大。

医生指出,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现在很多人经常会因为没有时间吃饭,或者吃过多的零食等因素,从而出现三餐无规律的情况,这一情况会严重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泌,长期如此势必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还有一些人经常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这也是导致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律饮食,早餐也是必须要吃的。最后医生提醒,年轻人应该注意多喝水,多运动,少吃甜食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这些都是预防胆囊息肉或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有效措施。

播出时间首播烟台三套20:28重播新闻综合频道06:::27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zd/885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