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巨细胞病毒感染专题报告审核雅二

病例简介主诉

患者:邓XX,男,31岁;反复发热伴咳嗽15天,再发加重3天,于.07.13医院

现病史

患者1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38.7℃,发热不规则,伴干咳、畏寒、乏力、恶心,无胸闷、气促等,至当地诊所予以输液治疗后(有服用“阿奇霉素”,其他不详),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遂自行停药。停药2-3天后仍反复发热,性质大致同前,反复至当地诊所就诊。3天前再次受凉后出现发热加重,最高体温为39.5℃,发热不规则,伴有畏寒、咽痛、肌肉疼痛、乏力,咳嗽加重,可白色痰,医院就诊就诊,予以“头孢类、左氧氟沙星”(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发热、咳嗽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就诊。精神、食欲、睡眠稍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

“胆囊多发息肉”8年、“双肾囊肿、右肾结石”6年、“脂肪肝、高血脂”3年,未予以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35.6℃P99次/分HR20次/分BP/65mmHg

急性面容,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部可见红色小皮疹,直径大小约1-5mm不等,边界清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部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07.11外院)

WBC15.6x/L,N%25.6%↓,LY%63.5%↑,

肝功能(.07.11外院):ALTU/L↑,ASTU/L↑,流出抗体、支原体抗体阴性。

肺部CT(.07.11外院):左肺舌叶少量感染,必要时复查。

入院诊断

1、发热查因:感染?非感染性?其他

2、高脂血症

3、脂肪肝

4、胆囊多发息肉

5、双肾囊肿

6、右肾结石

9入院后完善:

血常规:

ESR16mm/L↑,CRP22.90mg/L↑,LDH.2u/L↑

肝功能:ALTU/L↑,AST99.9U/L↑,ALB35.1g/L↓,余阴性。

血脂:TG2.73mmol/L↑,HDL-C0.31mmol/L↓

动脉血气、ECG、血糖、CK、CK-MB、Mb、PCT、D-Dimer正常

结缔组织抗体检查:血管炎三项、ANCA、抗ENA抗体、类风湿因子、自免肝九项、抗磷脂抗体、免疫全套阴性

病原学检查结核全套:

PPD-IgM弱阳性,余阴性。痰找抗酸杆菌、PPD皮试、TB-spot阴性。

九项呼吸道病原学检查:

副流感病毒阳性,余阴性,复查肥达试验、流感病毒抗原检查阴性。

病毒全套:

CMV-IgM阳性,余阴性

CMV-DNA1.89E+04,EB-DNA阴性

血培养(4次)、骨髓培养阴性,痰培养、大便培养阴性

肺部CT:

1、左上叶舌段叶少许高密度影,考虑慢性炎症。

2、脂肪肝、脾大

上腹部CT:

1、脂肪肝

2、脾大

3、双肾多发囊肿

4、盆腔少量积液。

心脏、腹部B超:

心脏房室大小正常,左心功能测值正常范围;脂肪肝、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右肾多发囊肿

浅表淋巴结B超:

颈部、腋窝、腹股沟多个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部分肿大)。

纤支镜检查:

双侧支气管轻度炎症样改变。

骨髓涂片:

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54%,红系占16.5%,偶见嗜血现象。周围血淋巴高,见异淋。

(骨髓照片)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巨细胞病毒)

治疗:

(07.13-07.21)莫西沙星mgqd静滴抗感染,后患者仍反复低热

(07.19--)更昔洛韦(GCV)mgq12h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温、咳嗽、乏力等症状逐渐好转

更昔洛韦(GCV)诱导期治疗5mg/kgq12h14d后改为5mg/kgqd,维持2-3月(段泓宇、喻韬与万朝敏,《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进展》,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01):第68-71页)

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及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以发热伴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表现的常见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

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实验室检查特点为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变异淋巴细胞。

病原学

EB病毒抗原

编码五种病毒蛋白:壳抗原(VCA)、早期抗原、病毒相关核抗原、补体结合抗原、膜抗原。

流行病学

EBV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秋末、初春多见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患者

传播途径: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接吻病”)偶有经输血传染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

1、发热:热度、热型不规则、热程不定、中毒症状不重

2、咽峡炎:扁桃体肿大(80%)、假膜(50%)

3、淋巴结肿大:80-%,以颈部多见

4、肝脾肿大:轻度轻度肝酶升高

5、皮疹:多型性

其他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升高

淋巴细胞增多

变异淋巴细胞大于10%或绝对值大于1.0X/L

血清学检查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EB病毒抗体

特异性VCAIgM监测

EBV-DNA监测

诊断

一、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三联征

二、变异淋巴细胞:大于10%或总数大于1.0X/L

三、嗜异凝集抗体阳性、EB病毒VCA抗体阳性、PCR检测EBV-DNA阳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

一、一般治疗

二、对症支持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干扰素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患者可减轻症状(伴咽峡炎及喉头水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

自限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

少数主要死亡原因为肝衰竭、心脏功能衰竭、淋巴瘤、机会性感染和嗜血细胞综合征

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如巨细胞病毒(CMV)、鼠弓形虫、腺病毒(ADV)、HIV、支原体(MP)、HBV、HAV等临床表现与IM相似

18例MP感染患儿与21IM确诊患者对比很相似,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皮疹等,外周血检查示异形淋巴细胞增高≥10%。

病毒血清学检查以明确

---魏民红,MP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回顾性研究.西南国防医药,(05):第-页.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包涵体病

病毒对靶器官细胞(上皮、内皮、纤维细胞)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系统疾患病原学检查(CMV-IgM、CMV-DNA阳性)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热占68.4%,其他为淋巴结肿大(28.9%)、肝大(34.2%)、脾大(44.7%)、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55.2%)等,以及非特异性呼吸道、胃肠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病例占20.8%,白细胞降低病例占37.5%;多数病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65.0%),肝功能异常也较常见(66.7%).

(孟长婷等,“无明显器质性疾病成人巨细胞病毒病38例分析”,基础医学与临床。(06):第-页)

对54例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1)CMV单核细胞增多症(35人);以发热明显而无明显特异性,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血液学改变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EB病毒指标阴性为特征。并发症复杂但预后好。

(2)CMV肝炎(11人):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似。以急性黄疸型恢复最快,单纯转氨酶升高次之,无黄疸型较慢。单纯CMV肝炎预后好。

(3)免疫缺损者CMV感染(8人);75%病例于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病。体温高,并发症凶险,半数病人死亡。建议对不明原因高热、肝炎、肺炎,特别是免疫缺损者,要考虑CMV感染的可能。

(唐勤,周文三与候世荣,“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54例临床分析”,南京医学院学报,(01):第50-52页)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金标准)

可予以鉴别

作者刘爱英(级住院医师)

审校心血管内科刘颖望老师

编辑三星石

雅二住医

学习经验分享

疑难病例讨论

临床实践总结

医路成长体会

只要是你的原创,统统欢迎投稿至ywb

.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zd/898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