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肛殖距超声诊断胎儿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与阴茎包埋相比,常伴发遗传综合征。近来研究表明,小肛殖距通常与隐睾症、尿道下裂、小阴茎密切相关。为评估产前肛殖距测量是否有助于男性外生殖器异常的诊断,来自以色列的YinonGilbo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文章发表在年第1期的JUltrasoundMed杂志上。

研究起初共纳入52例疑为外生殖器异常的胎儿,纳入标准为:(1)除外母体疾病(如孕前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形成倾向等);(2)孕期准确(末次月经经孕早期超声确认);(3)估测胎儿体重在第10到90百分位数之间;(4)除外相关异常,特别是肾脏和尿路的先天异常以及影响腹壁和会阴的异常情况。最终共纳入22例。

由产前诊断专家、胎儿医学专家、遗传学家和儿科医生组成团队,并对所有孕妇及胎儿进行多学科评估。所有胎儿均需测量肛殖距,即代表肛门的「靶环征」到阴囊后缘的距离(图1和图2),并与正常男性胎儿的百分位数相比较,而男性外生殖器异常的最终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均由产后检查得出。

图1男性胎儿肛殖距的测量方法:从阴囊后缘(会阴与阴囊交界处)到靶环征中点(肛门末端)。1示臀肌,2示肛殖距,3靶环征,表示肛门,4示阴囊

图2产前超声肛殖距测量:从会阴与阴囊交界处到靶环征中点(肛门末端)

产后检查结果显示14例(60.8%)尿道下裂,8例(34.7%)阴茎包埋。图3和图4分别显示尿道下裂和阴茎包埋的产前超声肛殖距测量。尿道下裂和阴茎包埋患儿中,前者有2例家族史阳性,后者均阴性;前者有6例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促排卵或体外受精)受孕的,后者仅1例,这可能导致双胎的发生率增加(前者有2例双绒毛膜双胎,后者无)。

图3孕27周双绒毛膜双胎,其中一个疑为尿道下裂。图A肛殖距位于第60百分位数,产后检查显示外生殖器正常;图B肛殖距低于第3百分位数,产后检查显示为尿道下裂

图4孕30周疑为尿道下裂的患儿。图A胎儿外生殖器正中矢状位切面,阴囊短、宽;图B肛殖距在正常范围内,产后检查显示为阴茎包埋

统计分析显示,所有尿道下裂患儿肛殖距均低于第5百分位数。正常胎儿与尿道下裂患儿肛殖距有显著差异(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6.90±4.08mm和11.68±3.31mm),而正常胎儿和阴茎包埋患儿的肛殖距并无显著差异(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8.85±2.76mm和19.46±3.41mm)。

作者指出,近来研究发现,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尿道下裂的发生率更高,若其父为尿道下裂患者,则其发生率为8%。此次研究结果与其基本相符。然而尿道下裂的病因仍不明确,有文献报道,尿道下裂是雄激素分泌异常所导致,且在动物实验中,肛殖距可反映产前雄激素暴露情况。此次研究亦建立产前肛殖距测量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其是否可作为雄激素的量化指标来反映胎儿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

研究表明,尿道下裂患儿的肛殖距小于正常胎儿。因此,在产前评估男性外生殖器异常时,肛殖距可作为一种客观的超声指标,且其测量方法是简单可重复的,这对未来父母们产前检查及咨询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然而研究期间未发现小阴茎病例,因此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估它在其它男性外生殖器异常中的价值。

原始文献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zd/92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