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樓3人初確疑共用渠管播疫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文森廣濟)污水樣本被發現含新冠病毒的牛池灣彩雲(二)邨豐澤樓,昨日發現兩個單位、共3名住戶初步確診,有關單位相隔兩層但同一坐向,有可能共用渠管。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指出,香港透過污水渠傳播病毒的個案比率偏低,但的確可能是傳播病毒的途徑之一。政府評估後認為,豐澤樓居民暫時不用撤離,房屋署已制定恒常機制,只要有單位確診,就會派員檢查所有共用喉管的單位,「如果有改裝或洩漏就會即時改正,我們初步看法,未見到其他單位曝露在風險中,所以未有需要撤離。

本港昨日新增53宗確診個案外,另有40多宗初步確診個案,包括豐澤樓3名居民。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指出,豐澤樓的3個初步陽性個案,涉及兩個單位。當中一個單位有兩名住戶確診,當中一人本月24日發燒,但無求醫,其家人25日出現咳嗽,兩人前日到臨時檢測中心檢測。

■彩雲邨豐澤樓日前查出污水樣本持續含有新冠病毒,經安排居民強制檢測,查出該樓有3名住戶初步確診染疫。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定機制檢測疫廈喉管

該樓另一確診者居於另一樓層,本月28日出現咳嗽,往檢測後初步結果呈陽性。兩個爆疫的單位相隔兩層,但屬同一坐向,有可能共用渠管,是否透過污水渠散播病毒?謝展寰表示,雖然相關個案比率低,但不宜放鬆警覺,房屋署亦制定恒常機制,「樓宇中若出現一名確診者時,房屋署就會即時檢測與確診單位所有共用喉管的單位,如果有改裝或洩漏就會即時改正。」但初步評估,豐澤樓暫時未有需要撤離。

豐澤樓之前一直沒有確診個案,經港大團隊進行污水監測,在該大廈尾井的污水中發現新冠病毒,懷疑大廈內有隱形患者排放含新冠病毒的污水。參與該項研究的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昨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豐澤樓連續5天有4個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這情況不尋常,昨午即透過強檢令3名豐澤樓初步確診者「現形」,證實其說法。

潘烈文表示,是次研究先在地區的污水處理廠等收集樣本,其後包括有爆疫的大廈和鄰近疑受污染的大廈,每天收集一次樣本,污水來自洗手間和廚房,測試研究目的是找出未被發現的個案。他又指,今次的研究方法,需要從稀釋的污水中找出病毒,涉及大量時間和工序,難以在全港各座樓宇大量進行。

口罩易積病毒忌重用

此外,他昨日在一個網上講座表示,新冠病毒在低溫和低濕度環境存活較久,如果市民擔心外出後衣物受污染,可以用60度左右的熱水浸泡半小時,之後再清洗,就可以消滅病毒。他又指,新冠病毒主要有3個傳播模式,包括密切接觸、飛沫和傳染媒。其中患者的分泌物在不同表面下仍具有傳染力,在不銹鋼、塑膠和口罩等物料的表面,都可以存活超過7天,特別是外科口罩表面,故不建議市民重用。

他提醒市民小心環境污染所產生的傳播,市民亦可多用清潔劑清洗家居和物品殺死病毒,減低感染風險。

港樓九成單管易成播疫隱患

彩雲(二)邨豐澤樓接連有4個污水樣本驗出新冠病毒,昨日終於找到一直潛伏大廈內的3名隱形患者,渠管「播疫」隱患也再次曝露人前。香港環境師學會前會長、英國特許水務學會資深會員潘景和指出,目前全港公屋、居屋及私樓的渠管有兩大共同的安全隱患,包括單管式設計,以及渠管安裝在牆內或室內。

其中,全港九成樓宇的渠管都屬單管式設計,包括早前爆疫的九龍灣麗晶花園、早年的淘大花園等。這種設計的弊端在於洗手間的馬桶糞渠與地台、洗手盆等污水管相通,任何一節的隔氣裝置失去隔絕毒氣功能,糞渠內的毒氣都會「通屋走」。

淘大改裝U管新冠確診數低

年九龍灣淘大花園E座多名住戶感染沙士,事後證實是渠管「播疫」,並獲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其創辦的香港專業聯盟協助,為大廈加裝總U型隔氣裝置。17年過去,該屋苑5,多戶在今次新冠疫情中,保持低確診個案,迄今累計5宗確診。一直擔任該屋苑業委會聯會主席的葉興國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渠管修復對當下抗疫功不可沒。他總結經驗指,當年每住戶的加裝費僅1,元,但仍有近三成業主基於種種原因拒絕安裝,可見業主復修的主動性極低,他認為只有修訂《建築物條例》強制業主根治,才能消除香港渠管的安全隱患。

梁振英助籌80萬改善渠管

在今次新冠肺炎一役中,曾是沙士重災區的淘大花園保持低確診個案,8月份更獲專家袁國勇實地考察大讚屋苑的衞生管理。葉興國表示,該屋苑在渠管管理方面下了一番工夫。

淘大花園的排污喉管與香港許多私人屋苑一樣,採用單管式設計,即廁所的洗手盆、地台、浴缸、馬桶和廚房鋅盆去水渠相連,一旦連結主糞渠的隔氣裝置失效,或者企缸無隔氣裝置,主糞渠內含有病毒的氣體便會「通屋走」,這也是當年E座沙士爆發的主要原因。

沙士疫情完結後,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創辦的香港專業聯盟籌款80萬元為該屋苑E座進行免費渠管改善,其他坐向的大廈則於5年大修時一併改善,將洗手間和廚房排污系統分開,並在每戶的洗手間主糞渠前端加裝一個總U型隔氣裝置,後端加設一條反虹吸管接駁至排氣管,使用作隔絕有毒氣體的「水封」不易乾涸。

倡修例強制業主改善設計

不過,葉興國承認,要業主自動自覺出錢進行渠管改善有一定難度,該屋苑有近三成業主拒絕加裝總U型隔氣,「部分單位不願意出錢維修,譬如有的單位是租戶、業主長期不在香港等,其實正逢大修加裝總U型隔氣,每戶只需交1,元,價格已很低。」親歷疫症無情蹂躪的淘大花園也有業主「懶懶閒」,可想而知其他屋苑推動時阻力更大。

葉興國認為,政府應該修定《建築物條例》強制業主淘汰單管式渠管設計,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也使業主組織有法可依.

樂雅苑改雙管渠喉搬牆外

爆疫大廈其中一個共同點是渠管採用單管設計,部分更將渠管安裝在室內。入伙36年的牛頭角樂雅苑有齊這兩個特徵,適逢去年「到期」驗樓,藉此全屋苑進行渠管系統改善,將渠管系統全部搬至外牆的同時,也由單管改為雙管設計。截至今日,樂雅苑共有兩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樂雅苑業主立案法團主席盧小姐表示,「工程今年完工後,居民不再人人自危。」有關承建商之一的負責人李焯源表示,「希望今次樂雅苑的改善工程,能給全港樓宇渠管改善做一個示範。」

每戶夾錢工程順利

樂雅苑去年每戶為渠管改善、大維修等工程,分別夾錢5.4萬元。原訂今年3月開工,但受疫情影響推遲至5月開工,最終仍在11月中順利完成全部工程。

李焯源表示,「之前渠管安裝在牆內,住戶之前投訴滲水時,憑肉眼根本無法判斷是哪一樓層滲水,必須逐層打開管槽檢查。」6樓以下單位的洗手間天花,大多出現滲水、爛牆等問題。

現時排水系統遷出外牆,並將單管式設計改為雙管設計。同時污水喉管會連接氣喉,可以令污水喉管內維持固定氣壓,避免污水喉管內的氣體洩漏。

由於人手充足、計劃周全,整個搬渠工程對每戶居民實際只影響一天用水,法團也積極幫助屋苑長者在外尋找酒店居住。最終,在沒有居民感染及沒有工業意外的情況下,解決多年的渠管滲漏問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zd/93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