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患者,这份注意事项请查收

医生

指导

张北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广州中医院)脾胃病大科行政副主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45岁的张先生有位部门同事最近查出结肠癌晚期。大家听说这个结肠癌是由良性的息肉转变而来的,要是早两年做肠镜就不至于要动手术了,吓得整个部门都胆战心惊,所有人都纷纷组团来做肠镜检查,都希望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张先生5年前也做过一次肠镜,当时肠子长了3颗息肉,内镜医生当场就为张先生做了内镜下治疗。术后病理提示息肉都是良性的管状腺瘤,张先生觉得自己并没有不舒服,而且都是良性的息肉,切了之后应该就没事,所以再也没有复查了。

这次听到同事的经历,医院将做肠镜检查的事情提上日程。

检查完毕,张先生拿着结果不禁疑惑起来:“我不是5年前才切的息肉么?怎么这次又长出来几个息肉呢?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01

肠息肉为什么会复发呢?

肠息肉的复发不仅困扰这像张先生这样的广大患者,也同样困扰着医生们。息肉的成因非常复杂,具体的机理尚未没有明确。但是医生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迹可循的影响因素。

结直肠息肉发生主要与基因与遗传、年龄、性别、种族、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和运动、肠道微生态、合并代谢综合征、胆囊息肉等因素相关。

大肠息肉复发病例中,男性较女性多;息肉越大(大于10mm)复发可能性越高,息肉病理提示腺瘤,高级别内瘤变等类型复发率高,长期高脂饮食、偏嗜红肉、加工肉制品、高盐、高亚硝酸盐食品等饮食因素与结直肠息肉复发相关。

02

肠息肉患者到底该何时复查呢?

结肠息肉的复查,主要是根据息肉的大小,息肉的数目和息肉的病理类型来决定复查的间隔。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版》意见,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可参考以下图表:

初次结肠镜检查结果

结肠镜随访间隔(年)

无息肉

3-5

直肠、乙状结肠增生性小息肉(10mm)

2-3

1-2个10mm的管状腺瘤

1-2

3-10个管状腺瘤

1-2

10个腺瘤

1

≥1个>10mm的管状腺瘤

1-2

大于等于1个绒毛状腺瘤

1-2

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锯齿状病变

1-2

<10mm、无上皮内瘤变的

无敌锯齿状息肉

2-3

≥10mm或伴有上皮内瘤变的

无敌锯齿状

1-2

息肉或传统的锯齿状腺瘤

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

1

总的来说,腺瘤息肉一年后复查,增生性息肉三年后复查,无息肉的患者也要记得五年后复查哟!

03

防治肠息肉复发有什么方法?

大肠息肉在中医属于“肠覃”、“大肠息肉”、“内科瘤病”、“肠癖”等范畴,我院罗云坚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大肠息肉的临床防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见解。

他认为本病的反复复发主要因为“伏毒”在内,素体脾虚、湿、瘀在内是本病的伏毒宿根。饮食肥甘厚腻,糖、脂积聚,脾失健运,肠道微循环受阻,菌群失调,炎症因子、氧化酶等物质积蓄,酿生脂毒、糖毒、痰毒、湿毒等,病变粘膜血管生成活跃,化为湿瘀毒邪,诱发息肉发生,加速息肉的发展。虽切除息肉,若患者机体脾虚及湿瘀仍在体内胶着沉滞,伏毒宿根未祛,随着时间推移,又会复聚成瘤。

在针对大肠息肉的防治上,罗云坚教授提出了“解毒消瘤”的治疗大法——健脾的基础上,加以行气、清热利湿、化痰散浊、活血化瘀等治法。我科多年的临床研究亦证实此法治疗可以有效防治肠息肉复发,并且设立了结直肠息肉的慢病管理,有需要患者可以联系大德路总院消化内镜中心。

(供稿:医院总院脾胃病科钟彩玲、黎妍通讯员:宋莉萍庄映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zd/93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