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严肃医学服务保险第15期

胆囊癌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位。男女之比为1:3,发病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上,70岁左右达到高峰。好发部位有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等。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95%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其相对危险度是普通人的8.3倍。胆道细菌感染、肥胖、腺瘤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症等疾病也是发病的高危因素。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预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不到1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10个月。

1病理分析

胆囊癌在大体形态上可分为:

①浸润型:最常见,占75%~80%。好友于胆囊颈部,病变在胆囊壁内浸润性生长,胆囊壁广泛增厚变硬,胆囊萎缩,较易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晚期为实体性肿瘤,呈皮革样,切面呈灰白色,仅见裂隙状囊腔或无囊腔,预后差。

②肿块型:约占15%,癌肿呈肿块状向腔内生长,位于胆囊颈和胆囊管的病灶可阻塞胆囊口,诱发急性胆囊炎。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脱落,导致出血和感染,此型预后相对较好。

③胶质型:占5%~8%,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黏液而呈胶冻样改变,胆囊壁常有癌肿浸润。

④混合型:很少见。

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他有乳头状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纺锤状巨细胞癌等。

2临床表现

(1)右上腹疼痛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随后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4)发热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这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参考文献:

[1]陈振东等,肿瘤综合治疗学,,-.

3辅助检查

(1)CT扫描

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2)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同时,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病患血流显像,若能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则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3)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4)细胞学检查

①细胞学检查,可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②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CA15-3等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4治疗方法

治疗包括单纯胆囊切除、胆囊癌根治性切除、胆囊癌扩大根治性切除以及胆囊癌姑息性切除、胆道内外引流术等。

(1)根治性手术,范围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包括肝门部淋巴结)清扫和楔形切除胆囊床2cm的肝组织。

(2)扩大根治术,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浸润转移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在胆囊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行肝外胆管切除重建、扩大的右半肝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术等,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部、胰头后方等部位的淋巴结清扫术。

(3)姑息切除术,原发病变、转移灶或受累脏器部分切除,称为胆囊癌姑息性切除术。当胆囊癌侵犯胆管致胆道梗阻、并发黄疸时,可经手术直视下切开放置T管将胆汁引流至体外,此类患者若条件允许也可以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外引流术可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增加胆道感染的机会,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应争取胆肠内引流术。

参考文献:

[1]陈振东等,肿瘤综合治疗学,,-.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yfcs/88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