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风景如画。新农村,前程锦绣。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乡贤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有的乡贤扎根本土,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浓浓的乡愁情怀,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只要出自农村,即使身在异乡、异国,对于故土就有着深深的眷恋。亲,让我们来共同领略一下大美中扬一位位乡贤的风采吧!
范正国:军营故乡遍洒爱
范正国,武警盐城市支队警官,出生于年7月,宿城区中扬镇饭棚村人。第二届“最美宿城人”,年“中国好人”获得者。入伍近二十年来,对身边需要帮助的战友,范正国也都是不遗余力。年夏天,范正国到大丰农场二中队担任中队长。范正国不仅要带领官兵完成执勤训练任务,还要带领官兵开垦荒地种菜、养猪,以改善官兵生活。考虑到天气闷热,晚上蚊虫多,范正国个人出资元为中队安装了2台空调,让中队官兵休息好。原二中队的殷勇说:“范队长平时省吃检用,对自己很苛刻,战友也罢、驻地老乡也罢,只要他知道,谁家有难,他一定会帮!”
年11月,得知母校杭州指挥学院学员队原管理员汪小兵患白血病住院治疗的消息时,范正国十分焦急。一时间,警校生活训练的场景一直呈现在他的面前。很快,本不宽裕的范正国先后两次寄出元,而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各方面开销很大。
范正国为人低调,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帮助别人。如果不是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扬镇相关负责人到范正国所在的部队慰问,连部队领导也蒙在鼓里。
5年前,范正国和部队驻地一位姑娘喜结连理。“很快,爱人发现我的津贴费收支不平衡,我只好把日记本拿给爱人看。”范正国欣慰地说,没想到爱人非常理解我,非常支持我。“这么多年他帮助了那么多的人,他是一个真正好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范正国爱人说。
如今,范正国已经是一个4岁孩子的爸爸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范正国表示:“我会和爱人一起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句朴实的话语也彰显了当代军人的爱民情怀和核心价值观!
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人,不但以保家卫国为天职,而且以扶老携幼为己任。十年从军,善行不止。他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贫病幼弱者,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他的爱民情怀,温暖如春风,在驻地和家乡洒下一路阳光雨露。
陈仲德:悬壶济世誉天下
陈仲德,出生于年7月,医院名誉院长,宿城区中扬镇唐莫村人。第三届“最美宿城人”,年“中国好人”“江苏好人”获得者。几十年来,陈仲德一边种田,一边为患者接骨。靠着勤劳和节约,老人家庭富了起来,盖起了两层小楼房。但老人始终不忘回报桑梓,这些年来,他帮助过的村民和贫困孩子,多得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早在年,陈仲德在一家省级媒体上看到全省倡导建设“希望书库”,他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当即汇款元,要知道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十几元钱。
对于临近村庄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孩子,陈仲德知道了,总会拿出钱来,让孩子们能够如期上学。多年来,受他资助的学生多达上千人次,资助金额老人没统计过,他说,总有20多万元吧。
老人所在庄子周边原是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孩子上学都是家长背着送去的。为了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年老人他个人出资1.5万元铺设多米长的的砂石路。前几年,老人又在保庄圩出资3万元铺设了一条米的水泥路。
乐善好施,慷慨济世。老人对于别人的事情很舍得花钱,但对于自己的家中人却很“抠门”。他的两个儿子成家和三个女儿出嫁,喜事办得都很简单。年,老人70大寿,也只是自家人和几个老友到场,寿宴办得异常简朴。
在陈仲德的人生中,就像他自己的名字一样,心怀慈悲,重品修德。陈仲德连续27年被群众推选为县、区人大代表。这正是——高德满怀声誉远,接天豪气透长空,骨场研究堪称绝,好善乐施环宇中。
嵇振岭:杏林精英显身手
嵇振岭,男,年出生,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岭桥村人。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普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际大肠癌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际大肠癌学会(ICRCC)发起委员会委员,美国胃肠与内镜外科医师学会委员、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欧洲消化外科学会委员,国际内径疝学会委员,欧洲腔道外科学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外科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临床肿瘤协作组执行委员,江苏省外科学会委员、秘书,江苏省腹腔镜外科学组以及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疝与腹壁外壳杂志编委,德国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等。江苏省首批“”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专业技术特长:从事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能独立开展并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各类普外科疑难复杂手术。擅长胃肠道肿瘤、肝胆胰肿瘤的手术治疗,专长腹腔镜下胃肠、胆道及疝修补手术。首创胆囊息肉微创保胆治疗新方法。
医教研成绩: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1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篇,SCI收录20篇。指导研究生30名。
庄林军:情系桑梓献大爱
庄林军,男,中扬镇范集居委会庄圩组人,出生于年7月,高中文化。1年外出到南京打工,通过5年的打拼,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开办南京汇海劳务建筑有限公司,并逐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公司规模已在当地小有影响,他自己的人生也小有成就。
庄林军无论身居何地,无论身价高低,他总是无时不牵挂着家乡的父老。年底,庄总回到老家,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他得知地方群众有很多疾苦和急待盼望镇村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而当地居委会在经济上又捉襟见肘,他便主动找到支部书记魏殿波,个人出资40万元为庄圩组铺设一条0米长4米宽的水泥路,受益群众10多人,因此,这条路被老百姓取名为益民路。年6月,当他了解到本村小学的教学楼每个教室都缺少安全栏,学生在里面玩耍很危险,他又出资近2万元,为该校安装安全窗18付。年9月,又接着出资3万元,为村部铺设门前水泥路、停车场。、年连续两年在中秋、春节两大节日期间专程回家慰问本村分散五保老人和特困户家庭。年春节期间,他又出资一万多元,来到镇敬老院给每位老人送上元慰问金和食品。年7月,他还随我国慈善团队赴非洲多哥捐献8万元给当地难民。
一桩桩事迹,就像一首首爱的赞歌,在当地群众中被传为佳话。为了表达对庄林军的谢意和敬重,范集的老百姓自发制作一面写有:“无私大爱献故里,祝愿汇海更辉煌”的锦旗送给了庄总。
张立俊:儿童文学大作家
张立俊,年3月8日出生于宿城区中扬镇南张圩。祖籍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草桥关,年定居上海,在中华书局工作,先后担任工人、教师、企业报编辑。年轻时就爱写作,初期以创作儿童文学为主,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和台湾各个儿童报刊上发表数千篇儿童和成人作品,出版过多本儿童读物,其中有《恩玛蒂奶奶》、《小猴开澡堂》、《猴医生出诊》、《小熊学手艺》、《狮司令查夜》等。为了配合两岸一家亲的宣传,年退休后,张先生从儿童文学转写成人作品,并在《新民晚报》等报刊得以发表。其主要作品有《去台湾为父亲扫墓、台北寻表妹、两岸亲人一个故事.
他热爱家乡,并根据小时候家乡所见所闻作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散文、小说等作品,如故乡的小五河、二叔与花船、蝉蛹喷喷香、骑着毛驴去拜年.都俱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不少作品获得殊荣;有的出版单行本,有的收入教课书;还有的译成外文。目前是上海儿童文学研究学会会员、上海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对台办公室写作组成员和巡讲员、上海市优秀对对台宣传员、上海卢湾区十佳台属。
如今张立俊已是耄耋之年,但宝刀不老,笔耕不停;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的实际状况,力所能及的写些作品,为祖国文学创作添砖加瓦。
?
他们正在浏览此文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