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敢这么演,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这么发生着!
近日,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不仅心脏位置长反了,肝、脾、胃、胰、十二指肠、胆囊、双肾,胸腔、腹腔内多个脏器呈度反位,是罕见的“镜面人”。
1个月前,
50多岁的陈女士(化名)
到医院体检,
发现胆囊实性占位
直径约1.2厘米!
拿到报告,
陈女士第一时间到肝胆胰外科求医!
接诊的甄茂川副主任医师惊讶地发现:
陈女士的肝脏、胆囊竟长在左侧,
是难得一见的“镜面人”!
“镜面人”患者的ct影像。医院供图
进一步检查表明,
陈女士的胆囊占位不排除恶性可能,
于是甄医生建议她做胆囊切除手术!
近日感觉疫情形势有所好转,
医院手术!
由于患者内脏反位,
医生的手术操作习惯
和体位选择均和以往不同,
术前须经过医师团队充分评估、预判,
操作中要求脑、眼、手高度协调,
分毫不差地完成手术操作!
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
甄茂川医生主刀顺利完成手术!
病理检查提示为胆固醇息肉,
目前陈女士已康复出院!
甄茂川说:
“镜面人”虽然内脏错位,但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相互间的关系并没改变,因此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与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
年的时候,
我们还曾经报道过一个“镜面宝宝”
同时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随时可能猝死!
不过,好在宝宝成功接受了补心手术,
之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甄茂川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内脏位置与一般人不同,“镜面人”一旦患病,医生如果照常规判断有可能发生误诊。
“镜面人”成因未有定论据统计,“镜面人”的出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极为罕见。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不过有医学专家认为,“镜面人”与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同时出现突变有关,只有两人的这种突变基因同时遗传给孩子,孩子才会成为“镜面人”。
说完了镜面人,
咱们再来聊聊胆囊息肉:
不少人纠结,
到底是切还是不切呢?
胆囊息肉有恶变风险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疾病,其病理类型有胆固醇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
本病一般无症状,多为体检时由超声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目前已知胆囊腺瘤性息肉等具有恶变风险,一旦胆囊息肉癌变,治疗效果很差,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防治胆囊息肉癌变的重要手段。
是否手术视情况而定如何判断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要不要做手术呢?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刘平果教授介绍,胆囊息肉发生癌变需要时间过程,及时识别胆囊息肉癌前征兆很重要。
胆囊息肉如果有以下情况宜手术:直径超过1cm;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息肉近期明显增大;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等。
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有专家建议取出胆囊息肉,保留胆囊微创手术,实施保留胆囊取出息肉要严格按诊疗规范实施。
若病人息肉小,直经小于5mm,无临床症状,可以每6~12个月行超声检查,定期观察息肉大小变化。
真的是戏剧源于生活啊!
这样的事情璐璐还是第一次听说!
-END-
来源丨厦门日报、广州日报、网络
厦门通整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