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足则会胖,血不足则会瘦

气不足则会胖,血不足则会瘦。

对于极胖和极瘦之人来说,平衡气血总的思路就六个字:胖补气,瘦补血。

气血一平衡,胖人就会变瘦,瘦人就会变胖,身体内的各种不适感就会自动消失。

我今年已经75岁了,接触过很多长寿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体内的气都很足。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听他们的声音。他们说话时底气十足,声音洪亮而绵长。我认识一位岁高龄的寿星,每次和他谈长寿经,我都受益匪浅。老人走路稳健,精神抖擞,声音洪亮。他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经常把从报刊上看到的新闻、养生保健常识等读给村里的老人听,我发现他每次读报时都抑扬顿挫、底气十足。

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这就是咱们中国哲学和医学最智慧的地方。著名的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

人体虽然复杂,但最根本的东西只有两样:一是气,一是血。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如果我们将气比做汽车的动力,那么,血就是汽油。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气也不能离开血而独存。

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人能活多久,不是由身体最强的那一部分决定,而是取决于身体最弱的那一部分。

我向他介绍了一分钟判断气血平衡法。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的体重(公斤)和身高(米)。然后,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叫体重指数,计算方法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那么,你的气血就是平衡的。如果体重指数超过了25,你就有点气虚了;如果超过了30,那你就严重气虚了。如果体重指数低于18.5,那你一定是血虚了。

太胖了,病就会找上门来,西方研究结果说,看一个人会不会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只要量一量他的腰围就行了。男性腰围超过3尺,女性超过2.7尺,就很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同样,太瘦与太胖一样,都不健康。太瘦了,人就容易患上恶性肿瘤、甲亢、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肠炎等疾病。

胖人气虚,为什么会气虚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

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你们看,你正坐在那里给人诊脉,突然一位胖子进来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你会觉得那是一堆脂肪,正颤巍巍地向你移动。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首先应看他胆量如何,一般来说胆小的胖子气虚。人体中的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先天之气,中医称为元气;二为水谷之气,就是食物被消化之后转化成的气,又称为中气;三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气虚型胖子是指元气虚弱。元气虚弱会导致心气虚弱;心气虚弱,血液循环无力,人就会疲乏无力,声音低弱。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最后,判断是不是气虚型胖子,还要看他的精神状态,一般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一式三招补气法:一式就是牢记气虚补气这个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许多胖子气虚的原因是心虚,心虚的原因则是想得太多,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了的话,那么气也就敞开了。所以,胖子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我给老王推荐的是站桩法。常见的粥有上百种,绿豆粥、大枣粥、莲肉粥、扁豆粥、杏仁粥……任何食物皆可入粥,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和膻中穴。这四个穴位都是补气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阳虚型的胖子经常手足冰凉,精神不振,别人穿一件衣服,他却要穿好几件。夏天别人都在空调房里凉快,他却一遇到空调就发抖。风一吹,不是背痛,就是膝痛。阳虚的胖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虚型胖子有的还会出现阳痿。我给他开了张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匮肾气丸,我还让他要经常按摩后背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三个穴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什么是痰?痰有外痰内痰之分。外痰很好理解,每天嗓子眼里面那种黏糊糊的东西,这就是外痰,“啪”一口吐出来,污秽、黏滞、稠厚,令人不忍卒看。痰是肺、脾、肾运化所产生的废弃物。这种废弃物中有成千上万的细菌。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说。然而,身体内还有一种痰是你吐不出来的,它不在你的喉咙里,而在你身体内,它有可能藏在你的肾上,也可能藏在你的前列腺上,还可能藏在你的皮肤下。藏在五脏六腑内的痰,你的肉眼无法看到,但藏在皮肤下的痰,我们却能看到,它就是一个肉疙瘩,可以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西医叫脂肪瘤,中医叫痰核。什么是湿呢?湿说穿了,就是水。云聚而为雨,雨降而为水,水汇而为江河,最终归于大海;阳光普照,大海里的水受热蒸腾上升,化为云,云又聚而为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便是大自然中水的运行。那么,人体内水的运行又是怎样的呢?水进入胃后,水的精气便向上输运到脾,脾会将水之精气上传给肺,肺气肃降,调通水道,又将水下输于膀胱,这样上下循环,水和津液便滋润了整个身体。如果脾和肺的功能松懈,水的运化不及时,水停留在了身体的某个地方,就形成了湿。湿是什么?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那么,什么是痰湿呢?痰湿就是痰与湿结合在了一起。流水不腐,腐水不流。如果水的新陈代谢正常,痰就会随着水被带出体外;水的代谢出现了问题,痰就会与湿结合,形成痰湿。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的体内是否有痰湿呢?首先,应该看他是不是肿眼泡。。“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的体内痰湿堆积,脾的运化失调,脾气就会不升,脾气不升,人的眼睑就会浮肿。看一个胖子体内有没有痰湿,还应看他的腰和腹。他们身小腹大,脂肪都集中在了腹部,一圈又一圈,被人戏称为“游泳圈”。看一个胖子有没有痰湿,还要看他是不是经常胸闷痰多.一个人整天大鱼大肉,脾就会严重受损,脾消化一斤蔬菜,只用两成的力量就够了,而要消化一斤肉,则要用上十成的力量。脾每天都满负荷工作,自然疲劳不堪。脾虚弱了,运化无力,水的代谢就会出现问题;水的代谢出现问题,脾所产生的痰就不能随水代谢出去,就会一起停留在体内,这便形成了痰湿。我给他的建议是继续戒肉,多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也不错。这些食物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散步,每天1小时,5公里。

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死水与痰结合,就成了痰湿,死水与热结合,就成了湿热。农村的人都知道,麦收以后,农民会将麦秆砌成一垛一垛的,一阵雷雨过后,麦秆被淋湿了,这时你将手伸进麦垛内,就会感觉到里面又潮、又湿、又热,这种湿乎乎、热乎乎的感觉就是湿热。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型的胖子呢?急躁易怒的胖子有湿热.首先可以观察一下脸色,如果体内湿热过盛,面部就会出现油垢,一眼望去,脸就像一张油光纸,又油又亮,用手一摸,感觉有一层油似的。除此之外,脸上还经常会长出一些痤疮、粉刺,痤疮很多情况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最后在脸上激发出来,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痘痘。看一个胖子有没有湿热,还应看他的饭量。湿热型的人都食欲旺盛,很能吃.分辨湿热型胖子,还要看舌。湿热型胖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大小便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热,大便太干燥或者太湿,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看一个胖子体内是否有湿热,还应看他的眼睛,湿热内蕴,热灼血络,这时人的两眼内就会有红赤的血丝,不痛不痒.我开了龙胆、石膏、泽泻一类清热化湿的药,并告诉农妇,要给孩子吃一些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等清热祛湿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有人问,现在为什么有湿热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回答是,因为喝酒的人越来越多,吃辣的人越来越多。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小方法可以作为日常调理来使用,那就是每天按摩手肘部的曲池穴: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它的运行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水升火降”。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一样,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所以,一个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体内是哪一种气不下降了。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下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物来降火。

1.莲子心降心火。2.绿豆粥降胃火。3.梨降肝胆之火。4.猪肝降肺火。

任何情绪一旦过度,都会影响气的运行。 愤怒的情绪会让气往上涌。

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忧思会让人气结。养生没有别的秘诀,关键就是要想得通,想得越通,活得越长,不哀悼过去,不担心将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中国有句老话,叫仁者寿。具体地说,仁者要有三颗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宽容之心。

富人想长寿,就要像穷人一样生活.富人与穷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欲望:一个欲望多,一个欲望少。其次,富人吃的好,整天大鱼大肉,花天酒地,穷人吃的差,一日三餐多有萝卜青菜。健康长寿从来就不取决于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的财富有多少,你的食物有多好,它只取决于你是否有一颗宁静的心。富人追逐名利,整日在忧虑、嫉妒、愤怒和恐惧中生活,心灵难得片刻的宁静,他们怎能健康长寿。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一边拍手,一边高喊,仔细一听,喊的是:“浑身通畅,百病不生……”,

还有一种简单的补气法——站桩

发嘘声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气。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上下齿有微缝。发呵声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气。呵,读(k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发呼声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气。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发呬声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气。呬,读(xì)。口型为开口张腭,舌尖轻抵下腭。发吹声可以吐出肾上的毒气。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发嘻声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气。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

十大补气食物:在这里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诀,多吃根茎类、块茎类的植物有助于补气,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等. 香菇,牛肉,泥鳅,兔肉,糯米,韭菜,蜂蜜,.

你为什么这么瘦?

《黄帝内经》中说道:“阴虚则内热”。一个人体内阴虚火大,表现在外会脾气暴躁。阴虚型瘦人最大的特点可用俩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火”。一个是“燥”。如果一个瘦人脾气急躁,面色潮红,双目干涩,手心脚心发热,大便干燥,小便短涩,喜欢吃生冷的食物,你们这一定是个阴虚型瘦子。

调理方法:

阴虚型瘦人,夏天应该特别注意防暑,秋天应特别注意保湿仿燥,因为热邪和躁邪容易伤阴,这对未来就阴亏阳盛的人来说,是火上加油,所以,瘦人要特别注意养阴,最好是要吃些补养肝肾,滋阴清热的食物,而且要忌讳吃辛辣的食物,前端时间世界杯,大家熬夜看球,辛辣和油腻的夜宵吃的比较多,酒和饮料喝的比较多,水喝的少,使得精液耗损的多生的少,故而内热。想这种情况,适当吃些蜂蜜,百合,苦瓜等滋阴的食物,另外,还要保证晚上的睡眠,这复合白天养阳,夜晚养阴的道理。阴虚型瘦人一般比较收到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心脑血管病的困扰,所以,如果你恰好是阴虚的瘦人,那么一定要注意养阴,这是从根本上远离糖尿病、高血压的办法。

2、长斑的瘦人血淤

淤血内阻同样可以导致血虚。血淤的人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皮肤容易长斑,因其血液速度减慢,血液里缺少氧气,血色慢慢变黑变紫于是皮肤灰暗。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身体被磕碰了一下之后,别人只是红一小块,他却出现有黑有紫的一大片。

一个人是否血淤,还要看他是不是怕冷。阳虚型瘦人怕热不怕冷,血淤型瘦人怕冷不怕热,人体本来是靠调节血液循环来调节体温的,血淤搜组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会下降,因此这类人最怕受风邪和寒邪的侵扰。

调理方法:

气血不顺,人的脾气自然也就不顺,气血内淤,人的性格会偏向内於,这类人烦躁易怒特别容易发脾气,明白了这一点,如果大家以后遇到了这样的人——体型消瘦、脸上长斑、又脾气火爆,就不要太与其计较,这和人品无关,只不过是身体状况的一种反映。

3、内向的瘦子气郁

气郁型瘦人有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经常胸肋胀满,容易打嗝,而且两肋时常疼痛,这种疼痛还有个特点,就是上下蹿来蹿去的痛,追根溯源,这都是肝气不舒造成的。中医常说:肝喜条达,这就是说肝喜欢上下通达。

肝有两个功能:一是疏泄,一是升发。疏泄是向下,肝要疏泄胆汁,帮助脾胃消化,因此,肝必须要下达,升发是向上,肝气需要上升,这样才能促使全身气机舒畅。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稳定,强调和谐,其实,肝最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既不能高亢,也不能抑郁,高亢了之后,肝就不能向下疏泄,抑郁了之后,肝气又不能向上升发。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发怒,肝失疏泄,就会造成气机淤滞,肝气犯胃,这样一来,胃气就会倒过来向上,十分痛苦,有的人还会情不自禁的用手去捶打前胸。

调理方法:经常性的情致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会侵犯胃气,胃气逆上,人就会胃痛,中医会根据情况分析,从疏肝理气入手,而不是直接调理患者的胃,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玫瑰代表爱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另一个作用,理气解郁。玫瑰花性味甘温微苦,是调理肝胃不和的良药,菊花气味清新,也是挑起的佳品,以玫瑰和菊花泡茶,岁肝气不舒是一剂好药。

4、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体内有湿热的人,既有体型偏胖的人,也有瘦人。湿热的人脸上通常有油光,面部容易生痤疮和粉刺,背部也特别容易长一些小的疮疖。另外,早晨起来,他们会更容易觉得口苦口干。嘴里发苦是湿热上蒸,胆气外溢造成的,而皮肤容易出油总是黏黏的,这是湿热泛于肌肤的表现。通常,这类人特别害怕潮湿的天气,一到了桑拿天,他们的感觉会比别的人糟糕很多,皮肤又湿又黏。

另外体质湿热的人容易大便发黏,排便后,发现很难把马桶冲干净,这就是体内的湿重于热。如果是热重于湿,大便就会干燥,就容易便秘。湿热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困倦,这是湿热内阻,阳气被偈制的结果。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旦遇到桑拿天,气温高、湿度大,人是不是特别容易困倦,眼睛疼痛,睁不开?事实上,身体内部环境湿热时,人也会有相同的表现。

体质湿热的人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原则,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因为甜食和油腻的食物都会生湿,导致体内湿气加重。在暑热季节,湿热的朋友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因为藿香正气正气水正好可以解湿。还应该多吃点绿豆,赤小豆等甘寒,甘平,可以利尿的食物。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补气补血,应先补脾胃,脾胃补好了,补气补血事半功倍,一补就灵。

一 看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一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食指弯曲变形,并且内测根部有酸痛感→大便不畅通。

脾胃虚弱之极→食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

按摩方:大便不畅通(便秘[溏稀]、腹胀、腹痛)时按摩:食指内测(靠近拇指)根部(此处称“第二间”)、商阳穴(解除肠胃不适)、前头点(胃炎的对应点)。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指并拢时,手指根部有缝隙

肚子不舒服时按摩:足三里穴、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及肚脐周围

二 看眼袋: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二

双眼袋松松垮垮地耷拉着(水泡眼)、有明显的褶皱脾胃虚弱(很难调理)。用中药益气健脾、化湿利水:莲子肉、薏米、山药、白茯苓、白术等

调养粥:大米、莲子、薏米、芡实、山药

双眼袋鼓胀→饮食无节制、饮酒过量、过食肉食(容易调理)

三看舌头: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之三

一看舌质:正常为淡红色。

舌质偏淡→血虚。

舌质偏红→体内有热。

舌质发紫→体内有淤血。

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脾胃虚弱。

二看舌苔:正常为一层淡淡的薄白苔、湿润、不燥不滑。

舌苔发黄:→体内又热。

舌苔焦黄:→热重。

舌苔发白:→体内有寒。

舌苔发黑:→寒重。

舌苔厚腻、白苔满布:→脾胃虚弱。

案例:白苔满布、有齿痕、大便稀而无臭且色淡、完谷不化、气短乏力、头晕。解方1:卷心菜牛肉汤:牛肉性温、化掉体内水汽;卷心菜疏通经络,两者结合,补脾健胃、益气通络。

解方2:四宝粥:山药、莲子补脾;薏米祛湿;芡实养胃。

四补脾胃的四宝粥

莲子肉、山药、薏米、芡实四样各等分,磨成粉,每次放几勺熬粥。

莲子肉:补脾胃中气(荷叶降血脂、荷蒂补气、莲子心降心火);

薏米:祛湿;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

芡实:性平、味甜涩;补脾止泻、收敛作用比莲子强;

山药:性甘、味平;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是平补脾胃之良药。

少年儿童脾胃虚弱、体质差的可常喝山药粥

五捏脊是最好的补脾胃的方法

捏脊: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作用: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滋阴补血、平抑心火。

脊柱两侧---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行走路线。有34个经外奇穴。上半部可治疗上肢和胸部疾病、下半部可治疗下肢和腹部疾病。

脸色晦暗(呈土黄色)的人脾胃都有问题---少言懒动、偏食→捏脊

捏脊法对强健小孩的脾胃有奇效。尤其是“疳积”(因喂养不当造成脾胃受损的疾病,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更有奇效。对先天不足的小孩也有调养作用。

怕冷、怕湿、怕甜、怕撑

怕冷:脾属阴,生冷食物伤脾–西瓜。

黄瓜、西红柿性凉,脾虚者不宜食用。

忌食冰镇啤酒、雪糕等。

多食寒凉,易损胃阳。

怕湿:脾最易被湿邪损伤。

脾被湿邪所困→脾气不升,胃气难降。

怕甜:甜腻的食物在云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湿气。多吃肉食也生湿气。

怕撑:吃得太多或吃饱就睡伤脾胃。

保护脾胃四大要诀: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

要补气早拍手;想补血晚泡脚。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血虚、血淤→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醋→脚臭→祛除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泡脚四忌讳: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泡脚禁忌: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泡脚时: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肾寒;

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气虚。

)

来自网络

为方便沟通,坦腹斋已建立交流群,请加群主shandd为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白癜风好治疗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kqw.com/jbby/878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