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胆囊超声检查中常常提示的一种印象诊断,我们要区分对待,广意上理解可以认为是一种疾病,毕竟健康良好的胆囊应该是内壁相对光滑的,囊内胆汁相对清澈的,无异物的。但是我们为何还要区分对待,缘由就是多数情况下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是不需要医治的,所以从医治角度来讲他就不算个病,只有少数超声发现的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医治或药物医治,所以大可不必由于发现胆囊息肉而闹心、上火、焦急!
是否是就不理它了呢,不是的,我们还是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瘜肉要重视吧!可以轻视的胆囊息肉如果超声检查提示瘜肉大小小于5mm、多个,这样的瘜肉我们是可以轻视的,由于超声对5mm以上的瘜肉诊断准确性较好,尤其是对6.5mm以上的瘜肉是可以判断瘜肉内部是不是有血流的。为何这么说呢,由于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瘜肉、炎性瘜肉、增生性瘜肉、腺瘤性瘜肉、淋巴性瘜肉5种类型,这些名词没必要弄懂,其中胆固醇性瘜肉占所有瘜肉类型发生率的50%以上,胆固醇型瘜肉其实就是胆囊小结石,不会产生癌变,对小于5毫米的胆囊息肉实质为胆囊小结石的几率要到达90%以上。再从胆囊壁的高柱状上皮结构来讲,泥沙样的小结石容易在皱褶样的胆囊壁上皮垢积,所以超声检查通常表现为多个略强回声,这样看来单发的瘜肉要比多发的瘜肉可怕很多!所以多发的,直径小于5mm的胆囊息肉为良性病变的概率在99%以上,应当很接近DNA亲子鉴定的肯定率!需要重视的胆囊息肉瘜肉直径在6.5—10mm的、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不管单发还是多发,这样的瘜肉50%以上也多为胆固醇型瘜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本身免疫力的下落,女性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加上胆囊结石长时间对胆囊壁的磨擦,胆囊炎症反复发作,都在增加胆囊壁产生癌变的风险,即便是结石性质的瘜肉也易发生胆总管结石引发阻塞性黄疸的产生。所以这类的瘜肉要重视,6个月左右的定期超声复查很重要。建议手术的胆囊息肉瘜肉直径在10mm以上的、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症状明显的胆囊息肉,满足上述两条的建议择期手术医治,大于13mm,近期复查生长迅速,基底部宽大的需限期内手术医治。
大于10mm的胆囊息肉近10%已产生癌变,虽然还有近90%的可能是良性的,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大于13mm,近期复查生长迅速,基底部宽大的近90%病理回报确认为胆囊癌!
来源:超声
西藏白癜风医院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